地里的伤心人,即便是曼璐祝鸿才这样扼杀了别人幸福的人,其实都难自主,前后左右规定着他,他只有这样,他只能这样
“所有可恨的人,细细地探着他的内心,终究不过是可怜的人”这是20年以后张爱玲在香港时对她的朋友宋淇说的话,勘透人心
连载完《十八春》以后的《亦报》,于1951年11月还是《亦报》出版社出版发行了长篇小说《十八春》的单行本
张爱玲出国到了美国以后,在国外动手将《十八春》进行修改,改名《半生缘》,在国外及港台地区的影响比大陆大得多,近些年又几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有台湾版的香港版的大陆版的因此,故事中的人物情节早已为人们熟知顾曼璐顾曼桢沈世钧叔惠祝鸿才等等,这些名字已经家喻户晓,故事的结局也无人不知然而,经过多道别人的修改再版加工,这《半生缘》的结局早已不是《十八春》的结局,人物情节也大有出入
《十八春》的结尾是在刚刚解放的沈阳,结尾时,主人公迈着看似轻松简单的步伐跨进了新时代的门槛,在对过去的唏嘘怀念和对未来茫然憧憬的矛盾中告别了读者几对男女主人公最后是投身到解放革命的洪流中去了,在时代大潮的裹挟下,去追求自身出路了,看得出来,这样的结局不仅更符合时代的精神,而且也更贴近当时的现实――1949年前后的政治现实,那时候有多少热血青年投身解放事业,每一个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都清楚地知道
其实,张爱玲修改后的《十八春》,改名《半生缘》以后,连剧名包括情节都不是张爱玲满意的面目全非
在《亦报》的连载刚刚结束,就有读者给编辑部去信,问“梁京先生”有没有新作继续在《亦报》刊载?此前,唐大郎就曾对张爱玲说:“你写这么好的小说,别说读者们不放松你不写下去,就是《亦报》同仁,也不放松你不发个稿子呀!”张爱玲不能拂别人的好意,说:“写还是要写的,就是写得太慢了,要等《十八春》杀青后,再构思下一篇小说的内容”
写完《十八春》之后,张爱玲又在着手构思解放后的第二部中篇小说《小艾》
注1:6月23日清晨本人从山东回沪,明天(6月26日)俺又要远行(26日下午飞澳洲)♀里俺向俺的朋友们表示歉意,在山东旅行的日子没有能按时更新,再次抱歉
注2:回沪后的短短3天中,尽管很忙,俺还是在百忙中连续熬夜准备了两章备用的更新的章节以备在澳洲使用欢迎朋友跟踪阅读
注3:近期有很多的朋友给我短信和纸条,问我这么好的书为什么不签约??还有的朋友问我,都50多万字了为什么不申请签约??这里我向我的朋友解释:一来我的更新是每周一篇,三年来始终如一,就这一条没有办法满足编辑部的要求编辑部是要求每日更新3000字以上,我做不到二来写作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跟签约没有关系,没有想签约的欲望三来研究张爱玲,是我在品味张爱玲嚼嚼张爱玲这是我的一个人生愿望,我还没有研究透,也就没有资格来申请签约四来最重要的是我的写作方式写作时间写作内容等我要有自己的方式与自由,我不喜欢别人约束我,或者改变我写作的初衷以上是我的真实想法我想我在我的“作品相关”里的文章里都阐述的非冲楚了,欢迎朋友去阅读我的“作品相关”,那里展示的是一个真实的我↓如我的一位书友“文立”说过:写着,快乐的写着,因为有一帮知音♀也是我的心声
注4:在陆续更新的过程中,我几次公开过我的号,在这里谢谢加入我号的朋友们,同一个爱好使我们成为臭味相投的书友,成为好朋友,有的我们已经成为了挚友,还有的成为了密友特别是上壶域的书友们,通过我的号,我们经常活动交流,真是心旷神怡〉在是好不惬意的一道人生风景线今天,再次公开我的号,如果对我的澳洲之行感兴趣的朋友们在那里可以看到我澳洲之行的踪迹
注5:我的号,8803(一0二七八六八八0三)£请加友时请注明“作者名”或者“作品名”,否则不予加友欢迎朋友们关注我的澳洲之行,同时关注一个小资女人的人生之路
注6:今天这里向我的朋友们先告别了,明天不再登陆了我为期一个月的澳洲之行明天就要开始,这里向我的朋友们做个短暂的告别,如果在澳洲期间不能如期登陆与章节更新请朋友们谅解』谢朋友们,008拱手致谢了☆后左友们写作愉快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