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哥,这路也太难走了吧。”>
晃荡的地排车上,杨小涛拿起水壶灌了一口热水,随手递给杨石头。>
此时,两人已经离开四九城大半天,路上行人稀疏,道路也由平坦的土路变的坑坑洼洼,速度快不起来,驴车还颠簸的厉害。>
建国后许多基建还没完善,哪怕是四九城周围也是如此。>
杨小涛第一次出远门,习惯了柏油马路水泥道,在这种土路上坐车,简直就是遭罪。>
“没事,这点还好,以前到咱们庄子更难走!”>
杨石头喝一口水,看着手上的水壶,满是稀罕。>
这东西他们村可没有,大家伙平日里上工都是用木桶装水,渴了就拿瓢舀水喝,夏天还好,到了秋天喝下去冰凉。>
将水壶送回去,又宝贝似的看了眼车里的东西。>
尤其是那一袋子透着殷红的血肉,从杨小涛那里得知,这些都是他用钱票买的。>
他也不知道真假,只以为是城里生活,心中羡慕。>
这堆肉,以他来看最少也得十斤,更听说里面还有羊肉和牛肉,听着肚子里就倒腾起来。>
最后是在杨小涛脚下的那些酒,杨石头再次舔吧嘴唇,上次太爷回家带回去的酒都和几个爷爷分了,他只能捡个瓶底,装上散酒喝了个痛快。>
心里琢磨着,这么多酒,怎么也得弄俩瓶底吧。>
中午时候,两人都没吃饭,主要是颠簸起来也没心思吃饭。>
杨小涛看看日头,拿出一把奶糖递给杨石头。>
又是好东西。>
杨石头眼睛放光,双手擦擦,小心接过。>
“小涛,你这糖可真甜。”>
接过杨小涛的奶糖,仔细一数八颗,吃了一颗后,剩下的都装兜里。>
回家给对象吃一颗,保准……>
杨小涛点头,“石头哥,咱们什么时候到?”>
杨石头看看左右,“走了大半了,再有一会儿就到曲家皂户了,过了皂户就是秦家村,然后是高家庄,过了走五里,就到咱们庄了!”>
杨石头数着沿途的几个村子,杨小涛脑海中浮现出几个地方影像。>
一条河,大柳树,土坡,山岭。>
前身的回忆,在这一刻让杨小涛有些近乡情怯。>
深吸一口气,眼睛随着驴车前行,看着四周灰黄而又荒芜的土地,打量着陌生的年代。>
杨石头看杨小涛沉默起来,觉得可能是勾起了回忆,便开解小涛,“小涛,你这次回村可是要好好住两天。”>
“一起长大的人,就你一个出息了,可得给大伙好好讲讲城里的事。”>
杨小涛点头,脑海里又传出几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
说到这里,杨石头有些扭捏,觉得拿了杨小涛这么多好处,不告诉他有些说不过去。>
但想到太爷的严厉,最终只是从旁侧击说道,“小涛,村里可是给你备了一份大礼呢。”>
杨小涛疑惑,村里还能给他什么?>
有心问清楚,可杨石头转头甩着鞭子,一副不能说的样子。>
杨小涛被这半截子话给勾起了兴趣。>
村里能拿出来的,无非就是吃的,用的。>
钱就不用想了。>
除此之外。>
杨小涛突然打个哆嗦,“不会是给个媳妇吧。”>
杨石头被杨小涛突然的声音吓了一跳,听到后却是不说话,继续赶路。>
而这番模样却越发坚定杨小涛的猜测。>
心里突然变得纠结,真要是给说媳妇,那到底是要呢还是不要呢?>
车轱辘嘎吱嘎吱的压着泥土,车上的人怀着纠结的心思,一直来到一条河边。>
不远处,几个半大小子在冰面上蹿腾,热火朝天的模样就是北风也被叫热了。>
车子停下,杨石头砸开河边冰面,让驴自跟去喝水,杨小涛则是走到河边。>
“石头哥,这不是咱们村的河吧。”>
仔细回忆一番,这才说道。>
“嗯,这是条小河,过了秦家村,咱们村和高家庄比着一条大河,上下游呢。”>
杨石头提上裤腰带,将驴子拉回地排车,从车上取了一小把炒豆子,小心的喂着。>
杨小涛就在一旁看着,他小时候见过毛驴,但家里没有养过,也不知道这毛驴的习性。>
杨石头见他来了兴趣,便介绍起来。>
“这黑皮可是村子集体的,但养在我家。一个月给十斤黄豆,其他的都是去地里吃草。”>
“别看它个头不高,可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