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车碾磨的好手,咱们村里拉车干活就数着它勒!”>
说起毛驴,石头有些上瘾,话越说越多,杨小涛听得也在味,两人仿佛有了共同话题,有说有笑。>
车子再次启动,这次吃饱喝足的黑皮走起来更带劲了,或许是靠近了村庄,道路好起来,车子也没那么颠簸了。>
车子来到村头慢慢走进,一个正在扫大街的汉子抬头看过来。>
“石头,这是干啥去了?”>
汉子嗓门老大,拄着没头的扫柱大声喊着。>
杨石头嗷起嗓子,“大柱哥,去城里了,接人呢!”>
车子靠近,附近几个人都看过来,顿时瞪大眼睛。>
车子上装的东西可都是好东西啊,尤其是鼻子尖的闻着肉味,羡慕的不行。>
“小涛,这是曲栓柱,皂户村的小队长!”>
“大柱哥,这是小涛。我家老根叔的!”>
“大柱哥!”>
杨石头没有停下,杨小涛也就在车上打着招呼。>
“这是回村过年啊。买了不少东西呢!”>
曲大柱看着车里的东西羡慕问道,杨小涛笑着回答,“嗯。今年在家过!”>
车子向前走,越来越多人和杨石头打着招呼,不时有人问询,杨石头都笑着介绍,一车东西吸引来的目光让他满是荣誉感。>
尤其是村里碰到的小媳妇,看着车上的俩人眼都变了,毫不忌讳的当面打听两人的情况。>
这让杨小涛肯定村子里是给自己找媳妇。>
车子离开曲家皂户,又过了五六里经过了秦家村,不过这次杨石头没有走大路,而是从村子外面小路有着。>
杨小涛以为是抄近路,便没询问。>
只是等到了一溜房屋前,看着门口立个眼熟的身影,杨小涛突然明白了杨石头的深意。>
身体端正,将车里的东西往一边显眼的地方挪了挪,理所应当的配合起来。>
“呦,这不是老三叔呢,晒太阳呢。”>
杨石头朝着一个蹲在屋山头晒太阳的老汉喊着。>
老人四五十岁,穿着打补丁的棉袄,头上鸡窝子似的,一张老脸满是风霜。>
听到杨石头的喊声,老汉抬头看过来,混浊的眼眸里有些慌张,却是强打着精神,慢慢站起来。>
“是小石头啊!”>
“啊,刚去城里,把俺兄弟接回来。”>
杨石头拔高声音,将其他几个晒太阳的,看热闹的人目光吸引过来。>
杨小涛看着面前老汉,此人便是秦淮茹的三叔。>
秦家在村子里算是大户,和杨家在杨家庄希望,本姓人口占了八成以上。>
秦淮茹父亲辈的本家兄弟有四个,除此以外还有两个姑姑。>
秦淮茹父亲排行老二,这坐着的就是老三。>
原本秦家和杨家的关系还算不错,要不然也不会给杨小涛介绍秦淮茹。>
但现在,两家不说关系破裂,却也是到了冰点。>
这就是宗族势力的另一种体现,得罪了一家,可能就是得罪整个村子。>
“这走了大半天呢,车子太重,差点耽误了时间!”>
杨石头说着,还将车子放慢速度,故意往人前凑候,“可把俺的驴累坏了。”>
周围人不是聋子更不是瞎子,自然听得出这话里的得意,也看的见车上的东西。>
打眼一看,都是他们值得羡慕的东西。>
尤其是显眼的肉和酒,这东西在农村里就是奢饰品。>
“这么多东西?都是杨家小子的?”>
一旁人开口询问,杨小涛没说话,杨石头已经开始炫耀起来。>
“那可是,我这兄弟是轧钢厂的工人,一个月五十块钱。”>
“油粮米面国家发着,吃穿都在工厂里,买这点东西还不简单?”>
“这次回家过年,自然得孝敬一番了?”>
杨石头越说越起劲,杨小涛不动声色的看着左右人,这时候远处的大姑娘小媳妇也都跑来看热闹,赶紧踢了下车梆,杨石头会意。>
“不说了,急着回家,走了!”>
杨石头不给众人羡慕的时间,论起鞭子就是一声脆响,驴车加快速度,穿过胡同。>
等驴车走后,议论声才响起。>
“一个月五十块啊,我的天呢。”>
有人感慨着,一旁的人有些见识,连忙开口。>
“这有什么?人家说工人,五十块都是少的,多的能挣一百多呢。”>
周围人再次倒吸一口冷气,一百块,他们一年下来能有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