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出征>
一个月后,盖牟城外校场。>
军旗飒飒,两万余名在校场中列队。>
太史慈等人皆在队前站立。>
王山命人将辽东送来的黄金搬到高台上。>
用剑将箱子一一调开。>
又命人将黄金都倾倒在地上。>
一时间,黄金堆积成一座一米多高的小山。>
“今我军出征,高句丽士兵与辽东士兵衣食相同,有辽东士兵吃的,就有高句丽士兵吃的,如若有人违反此令,必斩无疑!”>
又名懂大汉话的翻译讲这句话喊给高句丽士兵听。>
高句丽的降兵大喜,以为这次上战场肯定是充当炮灰。>
没想到竟然和汉军一样的待遇。>
只见高台上的王山又接着喊道:“军功也享受同等待遇,杀十人者为伍长,奖黄金一两,田地十亩,杀五十人者,奖行长,奖黄金十两,田地五十亩。”>
下面的辽东士兵一阵喧嚣。>
这特么太丰厚了,要是杀几个人,那回到家乡咱也成了地主老财了。>
高句丽士兵还没反应过来,听到懂大汉话的士兵翻译后,才明白王山的意思。>
也是一阵哗然。>
要知道在高句丽当一辈子兵,拿到手的钱也不过十几两白银,现在只要杀够十个人就给一两黄金,还给十亩田地。>
自己也能成为地主,家人再也不会被饿死了。>
王山也有自己的想法,士兵们有了自己的家产,上战场才会更有战斗力。>
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现在作战就是保卫自己的资产,战败了,自己的家产就不属于自己了。>
有胆大的高句丽士兵问道:“大人,分的田地是在辽东还是在高句丽啊?”>
“田地可以自己挑选,想要哪里的都行!”>
王山说道。>
程昱不停的在辽东开荒,大片的黑土地被开发出来,还怕人手不够呢。>
高句丽士兵听到此话,更加兴奋,自己要是能在大汉弄十亩土地,那到时候自己的孩子接受的就是大汉的教育。>
再过几代,咱家也就成了天国上朝的人了。>
“此次出征,各将领要约束好自己的士兵,不得欺压、劫掠百姓,势必要秋毫无犯,违令者斩!”>
王山又接着说道。>
金正月在下面用力握了握大刀,主公果然言而有信,此次出征,必要全力以赴。>
高句丽士兵听此,心中大安。>
自己的亲属都在各个城池中,万一劫掠百姓,那自己不就成罪人了。>
王山见到下面的高句丽士兵欣喜,便心安了起来。>
自己手下高句丽士兵和汉军基本达到二比一的比例。>
一个弄不好,激起哗变,那自己可不就得灰溜溜的跑回辽东。>
“望诸君用力,光宗耀祖,名留青史!”>
下面士兵们皆举起手中武器,大声叫喊。>
主公此言,句句真诚,军心可用啊!>
太史慈等武将心里暗暗想到。>
主公倒是颇有高祖之风,虽平时行事孟浪,但却多为手下士兵着想。>
戏志才也暗暗想到。>
“来人,上饭,我与士兵同食之。”>
一队一队的是士兵将大锅搬来,里面都是各种肉类。>
王山与士兵坐在一起分着肉吃。>
士兵们皆惊讶不已。>
要知道东汉时,大汉和高句丽都是等级森严的。>
像王山这样的上等人是不可能和他们这样的下等人一起吃饭的。>
礼贤下士,礼贤的也是和自己一个阶层的人。>
要不然刘备只需一句“以人为本”的口号,怎么会有那么多百姓跟随刘备。>
因为在汉代,刘备这样做对百姓来说已经是很大的恩赐了。>
作为穿越过来的王山,前世已经接受了人人平等理念,所以觉得也没什么。>
主公竟然如此体恤士兵,此战无忧矣。>
戏志才感叹道。>
吃过饭,王山开始分配任务了。>
王山自己、戏志才、金正星和公孙度带八千兵马向东攻取贵端四城。>
留下公孙度营里还没掌握熟练诸葛连弩的士兵守城。>
高顺、赵云、金正月,以高顺为主将,赵云和金正月为副将,率领一万士兵。>
南下攻取横山等三城。>
太史慈听此,立马不服,赶紧站起来说道:“主公为何不带我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