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出他话中的无奈,冯唐收笑怅叹:“二郎,你虽为彼辈着想,恐怕会热脸贴人冷屁股,不仅不被接受,还会被视若仇雠。而且你辛辛苦苦一场,最后也未必能有几个合格将才。”>
“世伯所言甚是。但世间之事难得十分完美,小侄始终以为,做的一分便是一分,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你倒看的开!”冯唐又问:“彼辈若闹事,你待如何应对?须知,他们虽不成器却非傻子,涉及自身利益,纵然鱼死网破也不肯和你干休!”>
柳湘莲不假思索道:“若有人敢在京都作乱,自然镇压斩杀!京营士卒素不习战,鼓噪尚可,真动刀枪,卫队千人足可扫灭十倍之敌。至于朝臣弹劾,小侄向来不在意,陛下若能罢了这差事,我高兴还来不及!”>
冯唐心下笑他天真,提醒道:“只怕到时不是卸了差事那么简单,朝廷总要找个替罪羊,赌上百姓的口。”>
柳湘莲点头:“所以小侄要尽力做好,且力求稳妥。”>
请将不如激将,他干脆问道:“区区宵小,小侄尚且不惧,世伯反倒怕了?”>
冯唐气笑道:“好个柳二郎!我为你操心,你到来激将我!”>
柳湘莲苦笑道:“世伯见谅,小侄现在有的选么?头回早朝就有人给小侄指好了道儿。陛下将我放在这个位置也存了不低的期许。若小侄蒙混敷衍,怕是想安然去职都难。”>
“京营糜烂,病根在勋贵。你想整饬,到底有何良策化解勋贵之怨?”冯唐直指核心问题。>
“勋贵之家所关心者,权与利二字罢了。如今爵位、官位由嫡长子承袭,小侄以为,长房庶子未必无人才,偏房支脉也未必无人才,不得机会罢了。所以小侄拟设【京营武学】,采宽进严出之策,勋贵子弟,不拘嫡庶、远近,皆可入读。考核达标,优先录用。如此一来,京营这块儿肉还是烂在自家碗里,不过换个人吃。”>
冯唐接口拆穿他的心思:“如此一来,各家大概只有袭爵之人心怀不满。此辈又不得不顾及族中意见。”>
随后,冯唐又问了些具体问题,柳湘莲一一作答。>
并非是他信任冯唐,而是如今可用之人也唯冯唐而已。>
一番详细讲解,冯唐大体上了解了他的思路,对张友士笑道:“二郎请我去做‘教书匠’,张先生以为做的做不得?”>
“东翁,教书匠可未必容易做啊!”张友士笑着感叹,边说边瞧了眼冯紫英,摇头不止。>
冯紫英不好意思起来,他小时也是个淘气惯了的,闯祸不少。>
冯唐听出这话中有劝阻之意,沉吟道:“二郎,你该知道我为何闲住,就不怕惹恼了那位?”>
他说的自然是将他罢职的永隆帝。>
柳湘莲也不讳言:“陈年旧事何须挂怀?今上任命小侄为兵部侍郎,一见其胸襟气量不凡,二见其乏人可用。世伯大才,若能出山,他岂有不欢喜的?况且,世伯此番只教书育人,传道授业,又有什么可担心的?”>
“乏人可用不假,胸襟气量么……”>
冯唐不屑的冷哼一声,皱眉想了想,说道:“此事不急,若你的方案得了允准,助你又何妨!”>
“多谢世伯!”柳湘莲急忙起身作揖道谢。>
他敢登门自是有所考量——冯唐征战半生,是真正杀出来的英豪,非目下第三第四代勋贵子孙可比。此时年不过五旬,身体强健,如何能甘心困居家中的日子?果然不出所料。>
既已谈妥,柳湘莲准备告辞,忽然发现张友士在打量自己。>
心生一念,笑问道:“听闻张先生学问渊博,医理极深,能断人生死。晚辈拟建一所医科学堂,正派人四处寻访延请名师。斗胆请张先生前来担任学堂副山长一职。不知意下如何?”>
喜欢红楼鼎革请大家收藏:(.sodu777.)红楼鼎革搜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