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退兵后,却并未完全撤走,而是退出上庸城外四十里扎营,继续保持着对上庸的压力。>
因为受到文鸳、陈泰和夏侯霸骑兵的突然袭击,吴军这次围城战损失惨重,在战场上损失了近四千名士兵,还折损了大量的攻城器械。>
想要再次攻打上庸,又需要花一番时日来重新筹备了。>
而大胜之后的文鸳等人,则在上庸城内的一片欢呼声中,进入了上庸城。>
上庸城如今还有两万残军,其中一万余是上庸太守申耽的麾下,剩余的部队中,有一大半是文钦从庐江带来的庐江兵,一小半是荆州刺史胡质从宛城带来的宛城兵。>
如今文鸳带着两万精锐的骑兵到来,令文钦等人喜不自胜,大门打开后,文钦、胡质、申耽等人亲自到城下迎接援军。>
文鸳、陈泰和夏侯霸等人,则一脸春风得意地率军进入到上庸城内。>
见到文钦后,文鸳赶紧翻身下马,对文钦说道:>
“父亲大人在上,孩儿救驾来迟,请父亲大人责罚!”>
文钦赶紧把文鸳扶起,大笑道:“幸亏鸳儿救援及时,否则这上庸城,怕是已经破了,你恐怕再也无法见到为父了。”>
胡质和申耽也凑了过来,两人都在城头见识过了文鸳那惊艳绝伦的武艺,不由得齐声夸赞文鸳是虎父无犬女。>
随后陈泰和夏侯霸二人也上前来,与上庸诸将一一见礼。>
胡质作为荆州刺史,一向很关心雍州的战事,陡然见到陈泰,他有些心生狐疑,于是问道:>
“陈将军去年不是被姜维俘虏了么?不知是如何得脱的?”>
陈泰便说道:“不单是我,连夏侯霸将军也曾被蜀军捉住过,是文鸳将军救我等出来的!”>
胡质一听是文鸳救出来的,便觉得一切合理了,以文鸳那等武艺,救一两个人,岂不是易如反掌。>
大军徐徐入城后,上庸太守申耽设宴款待了来援的众人。>
荆州战场上,魏军被东吴陆逊压着打了近一个月,士卒折损严重,士气也跌落到了谷底,如今终于打了一场漂亮的反击战,众人都非常开心。>
酒足饭饱之后,文钦疑惑地问文鸳道:“鸳儿,你这支援军可是从长安来的?”>
文鸳乖巧地点了点头。>
文钦又好奇地问道:“为父听闻长安城正在被姜维十二万大军围困,怎么会抽得出两万骑兵来援呢?这夏侯楙什么时候变得如此慷慨了?”>
文鸳见搪塞不过去了,于是捂着手,悄悄在文钦耳边细语,“这援军不是夏侯楙派来的,是借的姜维的兵。”>
“什么?!”文钦猛地抽身,大声惊呼道。>
文钦一声大喝,令在场所有人都吃了一惊,申耽赶紧问道:“文将军,怎么了?”>
文钦赶紧尴尬地表示,“没……,没什么,你们继续,继续!”>
见到众人继续饮酒笑谈,文钦才继续追问道:“你这孩子,糊涂啊,为何去找敌国借兵,即便是救了上庸城,又能如何?如今蜀军入了上庸城,怕是很快便会作乱的吧?”>
文鸳说道:“孩儿当时为了救父亲,已经再也想不出办法了,只好找姜维,那个姜维还是记得咱们文家的恩情的,立刻就答应了借兵。”>
文钦现在有些一个头两个大,觉得自己女儿为了救自己,做了一件不该做的事情,如今蜀军已经进城,而且都是精锐骑兵,万一真的在城里骤然发难,或许可以轻易夺取上庸城。>
于是又问道:“此事还有谁知晓?”>
文鸳看着陈泰和夏侯霸说道:“陈泰将军和夏侯霸将军都是知情人,姜维借兵时说过,只要陈泰和夏侯霸帮助我救出了父亲,便放二人回归大魏。”>
文钦有些不可置信,觉得陈泰素有才名,而且是顾命大臣陈群的儿子,怎么也会犯这种糊涂。>
于是就计划着,尽快安排自己麾下的部队,去解除蜀军借过来这支部队的武装。>
能够降服这支部队当然最好,这支骑兵的战斗力文钦还是十分欣赏的,倘若不能降服,至少也要控制住,以免他们在城中作乱。>
文鸳见文钦似乎想要有所行动,于是告诉文钦道:>
“父亲不必忧心,姜维答应借兵,是要还我们家这份恩情,这支军队不日便会离开上庸,父亲若是担心这支军队会作乱,以孩儿的武力,加上城中的军队,他们定然是乱不起来的。这时候解除他们的武装,会被人耻笑的。”>
文钦想想觉得也有道理,倘若自己不说破,胡质和申耽就不会知道援军其实来自于姜维。这样只要蜀军过几日找个理由自行离去,那么这件事便可以风平浪静的渡过。>
倘若自己此时非要解除蜀军骑兵的武装,势必引起城中蜀军的反扑,届时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