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心中早就有攻伐荆州的想法,故而相应的行军路线,陆逊心中亦有着腹稿。>
陆逊将目光看向朱桓,快速问道:>
“日前吾曾让你,调集水军封锁长江沿岸,不让敌军探子知我军虚实,这一事你可有怠慢?”>
面对陆逊正色的询问,朱桓不敢大意,连忙起身答道:>
“未曾!”>
朱桓的回答让陆逊很满意。>
虽说朱桓性格傲慢,但在军事上,他从不会有所疏忽。>
得到朱桓的回答后,陆逊即刻取出一支令箭交到朱桓的手中,言语间叮嘱道:>
“顾我诸将,你最擅长急行军,又擅长攻坚战。>
现吾任命你为我军先锋,率军一万即日出发,务必要以最快的速度登岸,并抢占州陵!”>
州陵是荆州境内,与永安遥遥相望的一座城。>
更重要的是,州陵城是公安抵御东吴的一道前站。>
要是朱桓能将州陵城拿下,那才意味着吴军在荆州有着安身之所。>
朱桓的任务不可谓不重,而他也知道陆逊对他的信任。>
于是朱桓三拜郑重的接过陆逊手中的令箭,口中立下军令状道:>
“臣定浴血奋战,不负大将军所托。”>
说完后,朱桓便起身朝外准备去了。>
等朱桓离开后,陆逊又将目光看向了徐盛。>
“你素知兵法,吾命你率两万精兵逆流而上,做出一副要直取江陵之状。>
江陵守将,乃汉朝名将陈到,可他性格过于稳重。>
若是江陵有危,就算他得知公安被围的消息,也会担忧这是我军的围城打援之计。>
这样一来,荆北敌军就无法及时赶到公安外支援。>
你之任务,不比朱桓轻,可敢接?”>
与以前的周瑜不同。>
以前周瑜在安排任务时,通常只会告诉诸将该如何做,却不会讲明为何要这么做的缘由。>
主打一个高冷风范。>
但陆逊性格谦和,再加上他为了不让诸将掉以轻心,故而在安排任务时,往往会多做嘱咐。>
而徐盛在听完陆逊的话后,心中的豪气顿生。>
他有什么不敢的呢?>
“军令状朱桓立得,盛亦不惧。”>
徐盛的回答让在座的诸位吴将,皆是精神一震。>
随着连续两道军令状的立下,在座的东吴诸将,觉得帐内的气氛一下子燃起来了。>
陆逊对徐盛的回答亦是满意的。>
接着陆逊亦将一支令箭交到徐盛的手中。>
在陆逊要发出第三支令箭时,陆逊将目光看向了老将吕岱:>
“吕公你素来持重。>
吾会留下两万精兵,让你留驻永安城外。>
你可知,吾的用意何在?”>
面对陆逊的询问,吕岱起身答道:>
“一为震慑永安城内的韩综,二为保护我军的后路。”>
吕岱言简意赅的讲出了陆逊的用意。>
吕岱的回答,让陆逊抚掌大笑起来。>
“公能知吾用意,吾日后又岂会有后顾之忧呢?”>
笑罢,陆逊起身看着下方的诸将,对着他们说道:>
“至于诸将,务必两日内就要收拾好一切行装。>
两日后,吾随诸君共同一雪前耻!”>
听到陆逊的这句话后,东吴诸将兴奋的站起身来:>
“不下公安,誓不回转!”>
东吴诸将激昂的誓师声,将陆逊整个人都瞬间吞没。>
...>
正所谓兵贵神速。>
朱桓在得到陆逊的命令后,以最快的速度召集了上万吴军。>
可哪怕速度再怎么快,待上万吴军集结后,天色也渐渐的暗了下来。>
上万吴军本以为,朱桓见天黑会放弃出征的计划。>
可他们却想错了。>
哪怕漆黑的夜色下,朱桓无法看清身前的每一位吴军,但他还是尽量让自己的声音传遍全军。>
“陆续上船,连夜出发!”>
在军中各位将官的传话下,朱桓的命令很快就传遍了全军。>
听到朱桓的命令,上万吴军虽意外,但还是忠实的执行起命令。>
世上的军队,虽大多有夜盲症,但这个症状,在吴军中却并不严重。>
至少对于吴军的精锐而言,夜袭一事,他们并不怕。>
因为吴军因地域的关系,自小就多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