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人的生死为代价,来尽可能为国家谋取利益,这样的事,糜旸愿意去做,他当年更是亲身做过。>
从那夜与石苞的对话可知,石苞也是愿意的。>
“石仲容,器无双”,从来就不是一句谬赞。>
而糜旸的抉择,让张合从糜旸的身上,看到了似曾相识之感。>
张合这一刻才隐约明白,为何当年刘备手下不缺谋臣,良将,但在遇到法正后,才真正有了一飞冲天之势。>
原因就在于法正如糜旸一般,他本人相信情义,可从不迂腐于情义。>
当为则为,何惜其他?>
这样的作风,与当年的武帝更是有着许多相似。>
想到这,张合看向糜旸的目光,带上了一些其他的色彩。>
但张合却很好的隐藏了心中的某些想法,他现在将注意力都放在一件事上:>
“大司马以为陆逊会何时动?>
我军接下来的行动,又该怎么走?”>
张合的这个询问,倒是让糜旸也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按时间推算,就算曹叡得知博望丢失的消息后立即派出使者,但那使者可能还没到达建邺。>
我们不用着急,当消息送到孙权手中后,该急的应该是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糜旸心中虽无法判定陆逊会何时动,但以他对孙权的了解,他知道孙权是很难舍得放弃这一次机会的。>
历史上孙权对荆州,真的是有种病态的占有欲......>
“至于我军接下来该如何行动。>
曹休不是一直在宛城内吗?>
孤好像还从未见过他,这次就去见上一见吧。”>
糜旸的话,听起来好像是要去会晤一个老朋友般轻松。>
可他的话落入张合的耳中后,却引得张合一阵毛骨悚然。>
大司马,您难道不知道,您在世间有一个“食槽之鹿”的美誉吗?>
听起来好可怕。>
...>
宛城距离博望并不远。>
正如夏侯尚所推断的那般,也许一开始由于汉军封锁道路,导致曹休不能第一时间察觉到来自后方的异常。>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就算是头猪也能反应过来了。>
显然,曹休不是猪。>
在原本应该这几日送达的粮草,未按规定时间到达时,曹休就起了疑心。>
疑心一起,曹休自然就要派人去查探。>
不查探还好,一查探,曹休差点被气出头风病。>
曹休明明记得,他在博望留下了三千精兵。>
有这三千精兵,纵使汉军一开始能够冲入博望城内,但曹爽并非完全没还手之力。>
但曹爽竟然见情势不利,竟直接弃城而逃?>
曹休在得知博望失陷的消息后,真心想给自己一巴掌——他当初怎么会看上,曹爽这头蠢猪的。>
可让曹休更加揪心的事,随着博望失陷的消息在宛城内流传开,便接踵而至。>
不出意外的,宛城内的军民得知博望失陷的消息后,顷刻间陷入了惶恐之中。>
大军远征在外,后路却被敌军截断了,这换谁谁不惶恐?>
但幸亏曹休的手下有一位得力干将王基。>
王基在得知城内军心动摇的情况下,来不及向曹休禀报,第一时间就以执法官的身份赶往军营,用雷霆手段弹压住了军营的骚乱。>
王基的果断举动,让宛城内的数万大军,避免了一场内乱。>
后来曹休在听到消息后,也是立刻赶往了军营。>
曹休在魏军中,还是很有威望的。>
他的出现,很大程度上稳定了魏军的军心。>
见自己的出现有效,近段时间曹休每日都会前往军营,与士卒们共用饮食。>
每次去军营时,曹休都尽量让自己表现的云淡风轻。>
只是等曹休回到府中后,他的脸上就失去了这样的色彩。>
担忧,凝重,是曹休在府内时,脸上经常出现的神色。>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曹休这样的情绪,却在每日中无形加重着。>
因为这几日来,哪怕曹休百般派人探查,但都未得到汉军新一步的进展。>
博望已经拿下,又有数万汉军在义阳郡,这种情况下,糜旸会选择不进一步扩大战果吗?>
打死曹休都不信。>
也许城内有将领会认为,糜旸的下一个目标是许昌,但曹休却否决了这样的想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