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起身,又搬运一盘盘秧苗。>
刚一个小时,远望5亩地,居然抛秧了三分之一。>
听着远处,插秧人们的歌声,时而嘹亮时而余音缥缈……方相宜猛然发现,最近处,那个唱山歌的,怎么那么眼熟。>
莫非是村长?>
她聚焦又凝神,没错,就是他。>
只见村长,依然白色绸衫,手里拿着一个大帽子,对着与他们相反的方向,在唱山歌。>
其实村长,似乎根本没有发现、余鑫他们一家子的存在。所以在那里摇头摆尾,发挥游刃有余。>
“一条江水畅悠悠,一支山歌岸边丢,若是有人捡起来,山歌伴你到白头。”>
哦?>
确实是老村长,声音虽然苍老,但是却也浑厚,也不走调。>
不光方相宜,就连余鑫他们也都诧异。>
平时严肃装样的老村长,有这么逗比吗?大家立刻想起,刘三姐里那因对歌失败落水的秀才,或许那群狼狈秀才,才是他的化身吧。>
怎么这么滑稽呢?>
不过旁边地里,居然有女人对了原句,“闲着没事莫乱走,要学山歌莫乱丢,丢在地上没人捡,看你害羞不害羞?”>
大嫂青秀眼神好。>
一下就发现了,“那个,不是村口的李寡妇吗?对的这么默契,你来我往的,莫非他们要搞黄昏恋?”>
李寡妇声音刚落。>
就见村长,又在小路上拿着大帽子,继续扇着风。>
伸着脖子咆哮,“刚学山歌是怕羞,初学咋就难开口。丢在地上没人捡,只好自己兜着走。”>
李寡妇丝毫不耽搁,回了句,“山歌好唱难开口,开口学唱莫怕羞,等到小溪汇成河,水涨船高自然流。”>
这边唱,那边和。>
不去管老村长。>
总之,无论男女,山歌在这片美好的土地来回飘荡,而且老村长周围,又带动了更多人唱山歌。>
听着山歌,从近到远,从远到近,他们余家几人,更是增加了抛秧的速度。>
…………>
方达,依然还在那个坑里捞鱼。>
忽然他对着远处喊了几嗓子,“插秧忙呀插秧忙,你追我赶抢春光。一年之计在于春,种田哪怕汗水淌。”>
附近插秧的女孩。>
满处寻找这高亢嘹亮的年轻嗓音,究竟是哪家的小伙子?可无论怎么也看不到。>
有几个女孩。>
着急对了下句,“春天洒下点滴汗,秋后收回万担粮,农家有苦也有乐,风里雨里话沧桑。”>
下一句是什么?>
方达给忘了,便再也不吭声。>
于是缩着脖子,在这小坑子里,继续抓鱼,逗着芳菲玩耍,还要看着点捉蚂蚱的三花,是否跑丢或者是吃亏了。>
不过不一样的是。>
这次是芳菲拿着塑料兜,一兜一兜,瞎捞……小三花在一旁,根本没空顾及主人,它一蹦一蹦,捉蚂蚱,调戏小虫子,简直不亦乐乎。虫子吃完了,它竟然又叼起来了野草,吃着玩。>
中午了。>
地里的人,也都在地头休息了,也有很多完了活的,就各自散去了。>
余家父子们,也都有些累,抛秧的速度也没那么快了,但是也战斗了一半,基本明天再有一天,就好。>
就听路上,一阵响,秀贞来了。她拉着一个小车子,上面很多东西,所以“咕噜咕噜”响动很大。>
…………>
到了地头。>
她俯身拿下来了一把大个遮阳伞,撑了起来。又拿下来了简易桌子,还有几个塑料板凳,还有个马扎。>
看着田地里的老儿子余生,竟然会抛秧,秀贞笑眯了眼睛,心疼他雪白肌肤、可能被晒黑的同时,又是知足。好容易老儿子变好了,任劳任怨过日子,真好!>
“来了,吃东西,喝东西!”秀贞在伞下,喊个不停。>
众人一看,在水坑里洗了下手,踩着大胶鞋,一起从田地里走出来。>
秀贞给每个人都放了一大碗酸梅汤,冰镇的。>
大家一边擦汗,一边眼馋着酸梅汤。>
“等等,都有份都有份。”>
见芳菲去揪着奶奶的大腿,秀贞不停安慰着。>
还有一人一份的盒饭,而且多带了一份,怕不够。>
“伯母好!”>
秀贞扭头,眼睛一亮,“哎呀这是谁家大小子?长这么俊呀?”>
方达一听,不好意思笑了。>
“我是芳菲的大舅,您好几年,都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