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后来,他发现洛阳没有人敢反抗他之后,逐渐变得骄奢淫逸。>
此话暂且不提,董卓已经有了废立的念头,而且这个念头在不断地成长。>
恰巧董卓的弟弟董旻,时任奉车都尉,与何进部将吴匡等人联合起来,夺了车骑将军何苗的兵权,并将他杀害。>
至此,董卓彻底恶了何太后。>
朝廷罢免司空刘弘,转拜董卓为司空。>
一时之间,董卓风光无限。>
董卓的办法很简单,只要有人说反对他,他就要砍人家头。>
别说,这办法还真管用,没有人敢出来说一个“不”字。>
他本就是一介武夫,只要手中有兵马,他才不会管其他人的想法。>
整个洛阳城风声鹤唳。>
董卓收编了洛阳的部队,兵力达到了二十万,又从西凉调兵十万,膨胀得不得了。>
原大将军府幕僚鲍信不肯投靠董卓,趁机向袁绍提出建议,将董卓引诱杀害,袁绍拒绝了他,鲍信则弃官逃亡。>
董卓之威恐怖如斯。>
当初袁绍向何进献计,要他调董卓入京剿除宦官。>
主簿陈琳认为这样做会弄出乱子来,于是竭力劝阻,说了一堆话都没有用。>
而曹操拍着手掌哈哈大笑,道:“要杀宦官,派一队人马抓住就行了,何必召来外兵呢?”>
就因为这件事,董卓不喜欢曹操,曹操也灰溜溜地跑了,生怕一不小心丢了性命。>
眼见时机成熟,董卓邀请袁绍到府中商议废立,袁绍摇头表示不同意,一手太极甩到太傅袁隗那里。>
事情到这里还好,可是袁绍嚣张地说了一句话:“恐怕大多数人都不会同意你的意见!”>
原本,袁绍对董卓是有恩情的,正是因为他,董卓才能够进京。>
但是这句话彻底惹怒了董卓,洛阳城怎么可以有比我更嚣张的人存在?>
董卓直接破口大骂,道:“竖子!天底下还有我不能决定的事情?>
我现在偏偏要做,哪个敢不服?>
你敢说我的刀不够锋利吗!”>
袁绍后悔不已,没有听从友人曹操的话,但是他也相当硬气,道:“天底下能人这么多,就只有你厉害吗?>
你难道忘了幽州蓟侯和襄平侯?”>
董卓那暴脾气,肺都快炸裂了,哪壶不开提哪壶。>
一想到那五万匹战马,浑身肥肉都在疼,撕心裂肺那种。>
锵!>
董卓直接拔出了佩剑,道:“真当我不敢杀你吗?”>
袁绍更是拔出佩刀针锋相对,两人对视一秒,袁绍作揖而去,算是给了董卓一个台阶。>
董卓知道袁绍的声望地位,也拿他没办法。>
袁绍深知,董卓嫉恶如仇,如今只不过暂时没有对他动手,接下来的日子就难说了,恐怕洛阳不能呆下去了。>
于是,他忍痛弃官,匆匆逃亡至冀州投奔韩馥,开始了自己的军阀生涯。>
董卓被袁绍气得不轻,带着杀气找到了太傅袁隗,提及废立之事。>
袁隗为了保命,同意了。>
随后,他找到了愣头青袁术,让后者赶紧去汝南。>
“叔父,这是为何?”>
袁术不解道,在洛阳,他的小日子过得贼爽,天天有人巴结。>
董卓的势力是很大,但是袁家的也不小啊。>
所以,对于袁隗的话,袁术很不以为然。>
“再不走,大难临头矣!”>
袁隗点到为止道。>
原本呆萌的袁术,瞬间惊醒,还是自己的小命重要。>
对于明哲保身,他还是很在行的。>
第二天,董卓嚣张地在朝会上提出废立之事,并滔滔不绝讲诉霍光的事迹。>
当下就有人站出来支持道:“天祸汉室,丧乱弘多。>
昔祭仲废忽立密,春秋善之。>
今大臣量宜为社稷计,诚合天心,请称万岁。”>
众人不以为然,直到董卓的女婿李儒带兵进来,扬言将反对的人立即处死。>
所有人默不作声。>
董卓扫视一圈,满意地点点头,道:>
“很好,没有人反对,那么……”>
然而,马上就有人出来打脸了,尚书卢植喷了董卓一脸道:“贼臣董卓,敢为欺天之谋,吾当以颈血溅之!”>
董卓气的脸色青白变换,还真有脖子硬的!>
真当我董钟颖说话不算话?>
“来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