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糜竺来访>
陶谦看到这一幕,钦佩不已。>
徐州已经在走下坡路,而辽东却冉冉升起。>
经此一役,公孙瓒声名大噪,威震海内。>
这可是从幽州一直打到了青徐二州。>
而王山军队作为公孙瓒的随从,倒是没怎么出名。>
襄平。>
王山召来程昱,将赵云的战报递给他看。>
程昱扫了一眼,眼珠子都快凸起来了。>
五十万人啊!>
赵子龙你是想要了我的老命?>
!>
“主公……我虽然已近五十,但我还想多活几年啊!”>
程昱双腿一软,差一点起不来。>
“让子敬和田畴放下手头工作,全力配合你!”>
王山拍了拍程昱的肩膀,鼓励道,“加油!”>
这一拍,就是持续三个月的高强度任务!>
就连新年,都这么囫囵吞枣地过去了。>
真的是一点感觉都没有。>
安顿了这五十万人后,王山的系统也有了起色。>
这一段时间又收获了很多好东西。>
【恭喜宿主获得了农作物地瓜、玉米种子。>
】>
卧槽,这绝对的好东西啊!>
王山激动地跳起来,此刻春耕在即,换了高产的红薯和玉米,以后再也不用担心粮食不够吃了。>
这两样更是比水稻更加高产的粮食,而且即使在干旱的地方也能够种植。>
在古代,没有各种肥料,所以有良田和次田等多种分层,土地对粮食的产量影响极大。>
地瓜和玉米的生存力很强,对土地要求很低,即使是在山上,也能种植。>
历史上,中国为人口为什么很难突破一亿,最重要的就是粮食不够。>
人口多了,就容易闹饥荒,饿了就容易造反,造反就会打仗,每次打仗都是在削减人口。>
清朝推广或引进了这两种粮食,这才成为人口四万万的大国。>
现在地瓜和玉米提前上千年出现在王山手中,怎么不让他兴奋?>
以后不仅不缺粮食,还能用粮食去拿捏别的诸侯。>
王山在战略上压制了所有人!>
【恭喜宿主获得了盐田法。>
】>
这是巧妙的制盐方法,把海水引入盐田,利用日光和风力蒸发浓缩海水,使其达到饱和,进一步使食盐结晶出来。>
盐铁一直以来都是战略物资,这下子王山齐活了。>
要知道辽东可是挨着渤海的,朝鲜半岛也是三面环海。>
于是,王山找到了鲁肃,对着他疲惫的大眼睛道:“子敬,这段时间辛苦了,给你放三天假!”>
闻言,鲁肃心花怒放,终于可以休息了。>
“我这里还有一个任务……”>
鲁肃一哆嗦,差一点当场跪下,主公你能不能一口气说完?>
!>
当王山说出春耕种植地瓜玉米的时候,鲁肃当场收起了疲惫。>
“这件事我立马去办!”>
这等利国利民的事,怎么可以因为自己偷懒而耽误三天?>
他一刻也等不及了!>
王山看到鲁肃如此认真,想了想,盐田的事还是交给别人吧。>
正好田畴有空,抓个壮丁没事吧?>
事情安排完毕,裴元绍派人飞马来报:“徐州糜家来拜访主公。”>
徐州糜家?>
糜竺!前世跟随刘备颠沛流离的糜竺!>
还把自己妹妹嫁给了刘备。>
王山记得,糜竺是著名的徐州富商,他的先祖世代经营垦殖,养有僮仆、食客近万人,资产上亿。>
不禁心中想到,看看怎么能把糜竺留下来。>
这种人对赚钱,总是有敏锐的直觉。>
“在下糜子仲,见过襄平侯。”>
糜竺放低了姿态,给足了王山面子。>
“子仲兄不远千里,所为何事?”>
王山开门见山道。>
大家都忙,就不要含蓄了,直奔主题吧!>
糜竺笑了笑,身为豪商,却浑身散发出儒雅的气质。>
“不知玻璃的工艺,安东将军能否忍痛割爱?”>
好家伙,一来就釜底抽薪,有点过份了啊。>
不过,如今天下大乱,许多商道受阻,能得到糜竺的支持,肯定会多一份收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