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攻克来军>
高句丽都城,甘勿。>
高丽王伯固看着手中的战报,得知汉军连下五城,至此手握九城。>
自己弟弟伯遥、儿子伯固都被汉军斩首,气急攻心,口吐鲜血,昏厥过去。>
左右见到,赶紧救治。>
待伯固从床上醒来,见几部首领和百官都在床下等候,便大喊道。>
“即刻兴兵,吾与贼人决一死战,为我儿报仇!”>
“大王不可轻动,如今汉贼已占据九城,兵锋益重,还需从长计议。”>
左右赶紧劝到。>
“那吾儿之仇何时报?”>
伯固听此,便大怒。>
“传我命令,即刻整军!”>
伯固又大喊道。>
“大王不可!”>
几部首领纷纷劝到。>
“死的是吾儿,不是汝儿,汝等当然不急。”>
消奴部首领见此,便劝到:“如今各城兵马只来近半,大王再静养几天,待大军集结完毕,再兴兵也不迟。”>
“如此怎能消我心中之恨!”>
伯固愤愤说道。>
金武见此便说道:“可先令磨米与苍岩两城尽起兵马,打着大王旗号攻打贼军,贼军畏大王势大,必不敢轻动,待大王集结大军,再亲去讨之,必能一举消灭敌军!”>
伯固便听从金武的建议,下令磨米与苍岩两城尽起兵马,自己引大军随后将至。>
又下令各城日夜行军,赶紧来甘勿城集合。>
……>
磨米城城主与宋朗得了伯固命令,便合兵一处,引军一万余,离白岩城百里下寨。>
军中虚打“高丽王”旗号,未敢进军,只打听城内消息。>
城中高顺、赵云等人整顿兵马,正打算引军攻打磨米城,便发现有高句丽军队在城外下寨。>
而且还打着“高丽王”的旗号,也不知道其虚实,未敢擅动,只遣斥候探听消息。>
忽然伯固差人催磨米城城主与宋朗进军。>
二人在寨中商议。>
磨米城城主说道:“大王催促攻城,你可先去。”>
宋朗说道:“大王先差的你。”>
磨米城城主见此,便说道:“我是主将,如何先去?”>
宋朗赶紧答道:“我和你一同引兵去。”>
磨米城城主只能说道:“我与你抓阄,抓住的便去。”>
宋朗抓着“先”字,只得领一半军马,来攻白岩城。>
高顺得知高句丽兵马到来,便和赵云等人商议。>
“怎么这里突然有了高丽王的旗号?>
难道高丽王已经亲率大军过来?”>
金正月便说道:“上次咱们消灭了金武三万人马,高丽王这么短时间内估计集合不了大军,此必是有人在此处虚张旗号,令我军不敢轻举妄动,我觉得高丽王必不在此。”>
高顺听此,便说道:“谁可探听虚实?”>
赵云说道:“待我前往,观其动静。”>
高顺答道:“子龙若去,我也放心。”>
于是赵云引两千兵马出白岩城去。>
时值初冬,阴云布合,雪花乱飘,军马皆冒血布阵。>
赵云提枪纵马而出,大叫宋朗答话。>
宋朗出阵说道:“大王到此,你等还不下马投降!”>
赵云说道:“请高丽王出阵,我自有话说。”>
“大王岂可轻见你!”>
宋朗说道。>
赵云大怒,骤马向前。>
宋朗舞刀来迎。>
两马相交,赵云拨马便走,宋朗赶来。>
转过山坡,赵云回马,大喝一声,挺枪直取。>
宋朗拦截不住,恰欲骤马奔逃,赵云左手挺枪,右手揪住宋朗铠甲,拖下马来,横放在自己马上,奔回自己阵中。>
宋朗军四散奔走。>
赵云押解宋朗,回白岩城见高顺。>
高顺问道:“前日饶你一命,竟不知死活,还敢炸称高丽王!”>
宋朗答道:“哪敢有诈,乃高丽王下令教我等虚张声势,以为疑兵,高丽王确实不在这里。”>
高顺听此,便命左右拖下去斩首。>
金正月说道:“子龙捉了宋朗,我去生擒磨米城城主来!”>
“如今我军只有几千兵马,不可妄动,如若中了埋伏,则白岩城无兵可守了。”>
高顺对着金正月说道。>
“吾愿立下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