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动三蹦子发动,电机发出嗡鸣,驶出车库。>
三蹦子车斗,有鱼箱,伸缩鱼竿,还有木制小马扎,鱼食,帐篷。>
后院,高月和高小星姐妹已经钻进豆角地,开始摘豆角。>
“罗叔,又去钓鱼?”>
“嗯,忙着呢?”>
“没,就去地里看看。”>
一个穿着半袖,运动短裤,二十四五年轻人一走一过,笑呵呵打招呼。>
“滴滴!!!”>
路过的小汽车,鸣笛示意。>
罗非鱼笑呵呵回应。>
人缘好,人品好,到哪都受欢迎。>
“小罗。”>
“张嫂。”>
“罗哥。”>
“东子媳妇。”>
三蹦子还没使出靠山屯,一路就遇到七八个打招呼的大姑娘小媳妇。>
因为改变认知缘故,她们一个个丝毫没觉得罗非鱼有哪里违和。>
“罗大哥,又去钓鱼?”>
“去吗?”>
“去。>
你先过去,我晚点。”>
电动三蹦子开出村子,入眼是长长的板油路。>
大盖一公里,接着就是要走一段长长的堤坝。>
堤坝路面有着浅浅的车辙,三蹦子开始需要好好控制。>
因为九几年发大水缘故,辽河河水曾经一度蔓延到堤坝,导致堤坝南面不少地势低的村子住户搬空。>
直接导致,堤坝南边的路,很多还是九几年的土路,就连沙石路面都很少,而且年久失修。>
要不是有人在洪水褪去,包下曾经的地种庄稼,二十几年,怕是那些泥土小路都见不到。>
少有的几条柏油路,还是因为前些年修建通往城市的跨河大桥。>
可惜,那里不是罗某人钓鱼点。>
下了堤坝,三蹦子又在狭窄的泥土小路开出一段,终于来到水位恢复正常的辽河河岸。>
往下看去,因为水位一降再降,就连河中间都能看到露在外面的沙地。>
任谁能想到,这条养育了两岸无数人的大河,曾经一度险些淹没附近所有村子。>
将三蹦子停好,罗非鱼拎着鱼箱,鱼竿,麻利沿着斜坡下到河边暴露出的沙滩。>
别看中间有河滩暴露在外,河滩与河岸之间流动的河水,罗非鱼试过,某些位置,最起码有三四米深。>
又回去拿下帐篷,小马扎,轻车熟路开始忙碌。>
他这还没弄完,几个五六十岁,皮肤黝黑的男人先后开着三蹦子或者眼看着报废的n手车来到河岸。>
相比起罗非鱼,新来的人也就少了帐篷,其他方面一个赛一个专业。>
农村生活条件好了,空闲时间,曾经的六零七零后,也有更多时间休闲娱乐。>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前些年到了冬天还有不少人去山里套兔子,套野鸡。>
可惜,现在是不敢了。>
只剩钓鱼,亦或者用渔网捕捞。>
曾经是为了生计,现在...纯粹就是爱好。>
没错。>
钓鱼,网鱼,都已经是休闲娱乐的一种。>
“小罗来了。”>
“小罗,还得是你。”>
“来了,过来搭把手。”>
见有人打招呼,罗非鱼也不客气,赶紧指了指帐篷。>
不用罗非鱼说,来人见状,放下东西,自己就上前搭手。>
“我去......充气筏都带来了,你这今天......。”>
“嗯,今天想往深水区来一网。”说话的是个五十岁左右,精壮男人。>
正给充气筏打气,兴致勃勃指了指河中间。>
见状,几人立即边做准备工作,边给人出主意。>
你一言我一语,不知道的还以为都是捕鱼达人。>
罗非鱼笑呵呵听着,时不时也要插一嘴。>
捕鱼,这个他在行。>
与他这的轻松写意不同,村子里,男人跑出去钓鱼,女人吃完饭就要忙碌起来。>
日常打扫房间,没活的去谁家谁家打打牌,打打麻将。>
亦或者家里种菜,这时间就要去地里看看。>
像高小星,高月,姐妹俩已经钻进豆角地,加一起摘了整整一尿素袋豆角。>
豆角放在院门口,高小星继续在自己的菜地和果园忙碌,高月则回去洗个澡,换身衣服。>
相比起种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