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网游小说 > 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 > 第九十一章 张爱玲的“苦竹”的记忆

第九十一章 张爱玲的“苦竹”的记忆(2/3)

上一页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顶点小说网在线收听!
胡当之无愧”

“张胡之恋,虽为人誉为‘神仙美眷’,惟华服美食,终难恒久保持不坠当时,胡供职之‘公司’营运成绩不佳,势将改组,因之,兰成先生之情绪言行常见不耐之状,爱玲女士虽劝慰再三,然而效果不彰”

“就我个人观察,张对胡仍是一往情深,多方体贴;而胡之待张,则似乎与往昔稍有不同……”

这段署名“古之红”的文字,记述着除了胡兰成的《今生今世》以外,就是我所见到的唯一有关张爱玲婚后生活的文字记录,却又叫人将信将疑,忍不住要问――人家“启窗望月,持螯赏菊”,你看见了?“谈经论道,规划人生”,你听见了?“规劝再三,而效果不彰”,张爱玲向你诉苦了?

然而,我又消这位“古之红”写得全是真的――至少张爱玲曾经开心过,快乐过!

猜想时间应该是1944年9月以后的事情,因为这年8月结婚以后,张爱玲基本公开地与胡兰成一道进出,并参加各种张爱玲杂志社方面社会活动以及胡兰成的政治方面的社会活动凡此种种,张爱玲并不避嫌――11月间张爱玲往返南京与上海,住南京的日子多了起来(这是张子静的一些资料所披露的时间考证)

除了古之红的文章《往事哪堪回首》回忆,我们也看到张子静的回忆资料,说明张爱玲为胡兰成在南京创办杂志《苦竹》而尽心尽力的描述月出创刊号后,紧接连着出了第一期第二期,张爱玲除了撰稿力撑,也不时地会去南京,陪他在南京石婆婆巷住上一段时间;其后不久胡兰成便又有新的派遣去了武汉,且又有了新欢护士小周,光景便又不同了♀是后话

关于南京住宅,倒是有迹可寻的――胡兰成的朋友沈启无在《南来随笔》中也提了一笔:

“我住在我的朋友家里◇友的家住在一个背静的小巷子里我喜欢进门看墙根的一排红天竺,密密地丛生着一簇簇的红果子,累累地快要坠下来了,真是生命的一个沉重,客厅前面是方方半亩大小的一片草地,随意生长着一点野花,却无大树遮蔽天日,这小园,我感觉它有朴素与空疏之美没有影子的太阳,洒满全院,坐在客厅里开门一望,草地的绿仿佛一起爬上台阶似的,人的眼睛也明亮起来了”

“朋友赞美一个印度女子写的句子,‘秋是一个歌,桂花蒸的夜,像在厨里吹的箫调’想到这样的夜,没有月亮也是美的,暗香浮动,你试用你意想的手,轻轻也可以摸得出的”

这个文章里的“朋友”一看就知道便是胡兰成了;这片草地,便是他躺在藤椅上第一次看《封锁》的地方;而这个“印度女子”,便是炎铀(炎忧斯里兰卡人,但是胡兰成一直错记成印度人,后来张爱玲在《对照记》里特意点明,似有澄清的意味);那句“秋是桂花蒸的夜”,便是张爱玲小说《桂花蒸――阿小悲秋》的题记,便登在胡兰成的《苦竹》第一期杂志上

沈启无赞美炎予计的《苦竹》的封面,说:“我喜欢这样的画,有木板画的趣味,这不是贫血的中国画家能画得出来的,“苦竹”两个字也写得好,似隶篆而又非隶篆,放在这里,就如同生成的竹枝竹叶似的换成了别的字,绝没有这样的一致调和”

沈启无是胡兰成的朋友,也是同事,常常听到胡兰成赞美张爱玲一个阴雨天,两个人站在廊下,听到巷子里有鼓吹,胡兰成想起旧时胡村人家娶亲的吹打来渐渐聊到《金瓶梅》里的婚嫁,胡兰成说:“这两天闲来无事,我又看了一遍《金瓶梅》,觉得写得欠好,读得只有壅塞的忧伤,没有启发”

于是沈启无说了些明朝万历天启年间的事来助兴∧到投机处,胡兰成便又提起张爱玲来,说她如果在这里,一定另有绝高见地

胡兰成又说:“《金瓶梅》里的人物,正如阴天换下来没有洗的绸缎衣裳,有浓浓的人体气味,然而人已经不在这里了,也有熠熠的光辉,捏一捏还是柔滑的,可是龌龊就像张爱玲在《谈跳舞》里说的:‘龌龊永远是闭塞,由于局部的死’”

胡兰成说过了,才觉出这一个绝妙的比喻,这种比喻十足是张爱玲的风格,不禁越想越得意,只说还不尽兴,于是提笔记下来又逼朋友沈启无也来写一写张爱玲

沈启无遂写道:

“张爱玲,兰成说她的文章背景阔大,才华深厚,要占有一个时代,也将在一切时代里永存♀话我并不以为是过誉,看她文章的发展,是有着多方面的,正如兰成说的:‘青春能常在,自由能常在,才华能常在的’→活对于她,不是一个故事,而是生命的渲染就是没有故事,文章也写得很美,因为有人生作底子,所以不是空虚的浮华她不像西洋厌世派,只写了感觉,在他们的手下,词藻只做成‘感觉的盛宴’而她,把感觉写绘成感情,几乎没有一样感觉不可以写出来的,没有一样感觉不是感情的她走进一切的生命里去,一切有情无情在她的作品里也‘各正性命’,得到一个完全的安静所以,她的文章是温暖的,有庄严的华丽,也有悲哀,但不是惨伤的凄厉,所谓‘众生有情’,对人间是有着广大的爱悦的”

沈启无继续写道:“一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