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衣老叟椅在门槛许久,直至钟张二人身影彻底消失,老叟喃喃自语道:“那钟道人好像看出什么来了…”>
麻衣老叟双眼微眯,眼神中露出缕缕凶光,随即冷笑转身,紧闭了寺门。>
此时要是钟七俩人折身回来,就能见那老者转身时,背后露出的阴阳鱼图。>
加上衣襟,袖口的卦图,就能看出这老叟明显是个道人,而且只有法教中人才喜欢在衣服上锈太极阴阳,正统道士都是蓝布直辍混元巾,没有这些花里胡哨的。>
……>
钟七和张笃俩人闲聊着往灵官庙走,刚走到门外,一时间风吹树梢,哗哗作响,雨点啪啪落下,打在庙门前的芭蕉叶上。>
“轰…咚…”>
阴霾的天空中道道霹雳闪烁,少倾之后,雷震山岗,慌得钟七俩人急忙躲入庙里。>
灵官庙占地不过方圆七八丈,一间中堂,供奉神像,头戴天王冠,青面虬髯,獠牙外露数寸,怒目圆睁,手持金鞭,身皮红锦,霸气威风。>
外间雨如盆倾,瓦檐上水流如瀑,电光时而闪烁,照亮阴霾天气,也显得黑暗的灵官像阴晴不定,恍如恶鬼,狰狞恐怖。>
张笃重新点燃被大风吹灭的香烛,跑到内室给钟七端来茶水,毛巾擦脸。>
钟七坐在狰狞神像下的蒲团上,默默凝视外间狂风骤雨,见张笃端来茶水,毛巾,才回过神起身接过。>
“好大的风雨呀,也不知多少年没见过这么大的雨水了。”>
说罢,见屋外雨如瓢泼,打的屋顶瓦片“啪啪”作响,芭蕉叶随风摇曳。>
又想起被胡虏践踏的山河,人间乱世浮沉,张笃不禁怅然:“山河破碎风飘絮,身如浮萍雨打萍…”>
钟七擦干衣裳,饮了口茶水,望着屋外风雨。>
并没有理会张笃的忧国忧民,反而若有所思道:“骤然如此暴雨倾盆,乃数十年所未有,天象有异,指定是人间要出妖孽了…”>
“妖精祸乱者,不过一家一人,一庄一城,而胡虏者,祸乱的确是天下神州。>
如今国之不国,家也无家,北地数千万黎庶,都在胡虏的铁蹄之下挣扎求活…”张笃苦笑道。>
钟七撇了他一眼,如何不知他的意思,摇头道:“仙人者,伟力归于自身,超拔尘埃,脱离五虫(蠃、鳞、毛、羽、介)。人道变革,非仙者能渡,佛曰:渡人者自渡也。”>
张笃却是感叹钟七有一身神通,何不起义将兵,或扶真龙从圣主,助人王削平天下,驱除鞑虏,匡济正道。>
而钟七的回答便是,仙人也只能就一家一户,千万黎庶受苦,仙人也救不了,佛祖说,救人的,只能是人自己,靠他人是没用的。>
张笃闻言默然,钟七见此,转过话题道:“你怎么又想弃佛归道,来开灵官庙了?”>
“当初在普贤院时,上真之言,如提壶灌顶点醒了我,便冲回了灵官庙,依上真之教诲,施符水,杨太上之正教,携单瓢,采药而救世俗…”张笃笑了笑道。>
钟七摸了摸下巴上,已经蓄起两三寸来长的短髯,颔首微笑道:“贫道非上真,那不过是奇门遁甲的幻术罢了,世上那有什么仙人。”>
“我知道…”张笃闻言转过头,迎者钟七愈加温和的目光,思虑片刻,侃侃而谈道:>
“我自幼修行求真,愈今也有十数余载,却未见神鬼,也未见过真功果,终究是修行到老一场空。>
世间如我辈者,过江之鲫鲤也,如上真你这种有道行的,却是凤毛麟角。>
不管真假如何,凭道长文采,言论,道行,皆可称我道门上真高功。”>
望着不卑不亢的张笃,钟七眼含笑意,轻轻笑起,最终哈哈大笑起来:“哈哈哈…你看好了…”>
言罢,趺坐蒲团,手掐天罡指,念一段咒语,劈掌打出。>
“轰…咚…”>
一声巨响,震彻山岭,天空一道白光降下,霹雳炸响,灵官庙外一颗碗口粗的杨树应声而断,呲呲烟云,断口出,犹自火花儿闪烁,少倾之后,才被雨水浇灭。>
外界不见其他异样,只有法界之中,能见一团阴气自钟七掌心飞出,雷霆至刚至阳,而阴阳相吸,荡荡雷气被阴气吸住,接引空中雷电打在树上。>
见张笃看得呆呆傻傻,钟七轻笑抚须道:“如何…可见了真法否?”>
“见…见了…是真法,真法,雷法…”张笃痴痴看着断树道。>
其实寻常白日,钟七的阴雷放出去,虽能打灭魂魄,但放在物质界,还没有放屁声儿大。>
只是碰巧遇到这种雷雨天气,借着天空中云层相撞时,产生的雷霆罡气,被阴气吸来,阴阳碰撞,才有这个效果。>
张笃见钟七眼中温和笑意,福至心灵,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