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军史小说 > 三国志之辅佐刘备 > 第一百三十一章 煤盐铁米

第一百三十一章 煤盐铁米(1/3)

上一章三国志之辅佐刘备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顶点小说网在线收听!
就这样,陆羽搂著蔡文姬在院中坐了一晚上。而第二天早上,他送走了蔡文姬。

想到当年来到这个时代还只是一个无知少年,如今却已经成家立业,年纪也有二十六、七了。蔡文姬的离去让陆羽的心中不免有一些感伤,不过接下去一个月里,不断传来的好消息冲淡了他心中的离别之情。

打败士家,取得交州後,刘备军控制了由北到南的宛城、汝南郡、魏兴郡、南阳郡、江夏郡、南郡、宜城郡、长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苍梧郡、九真郡、桂林郡、象郡、南海郡、交趾郡、合浦郡共十八个郡,占据了大汉六十八个郡四分之一有多的地盘。

但陆羽知道这一些都是表象,除了荆州北部的宛城、汝南、南阳这几个郡,几乎其它所有的郡都是地广人稀,经济落後。

这一切,从人口和百姓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煤、盐、铁、米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在刘备军未入主荆州之前,原本荆州北部乃是当年楚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人口超过两百万,加上南部四郡共有近三百万的人口。後来迁移徐、淮一带的百姓到荆南,又将四郡的山越族人迁出,平衡了荆州南部和北部的人口,再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人口已经超过了五百万。

而交州地处南荒,未经开发,即使将南岭山越百姓迁出,人口也不过一百多万,两州加起来人口才不到七百万。刘备军现在控制的地方,在自己以前生活的那个年代大约相当於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以及海南五省还稍大一点,而这五省的人口加起来将近四亿,这七百万人口摆在如此辽阔的土地上,除了地广人稀还有什麽来形容。

而照现在看来,大汉人口最密集的河北就要落入曹操手中。如今大汉的人口大约是三千六百万,除了西蜀和江东各有不到三百万的人口,西凉有近一百万的人口,其它两千多万人几乎都掌握在曹操手中,是荆交两州人口的三倍多。在这样的时代对生产力而言,人口就基本代表了一切。

煤是刘备军现在最不缺的了,先是在汝南郡开发了平顶山煤矿,後又在零陵郡找到了六盘水煤矿,两个煤矿每天挖出的煤可用堆积如山来形容。而且荆州出产的蜂窝煤还贩卖到了曹操的地盘上,带回了不错的收入,甚至暗中荆州军还控制了曹军地盘内三成煤的贩卖,由於曹操他盘上没有什麽大的煤矿,所以也就睁一苹眼闭一苹眼。但陆羽知道,一旦曹操控制了并州,那他就掌握了煤海,将完全不必依靠荆州的煤。

与煤相反,盐则是刘备军最缺的。这时候的盐主要产自三个地方,分别是青州、扬州的海盐,和关中的池盐,而刘备军地盘上并没有产盐的地方。陆羽曾试著在交州沿海晒制海盐,但是岭南一带常年多雨,晒制海盐实在不适合。如今荆州的盐主要来自江东和关中,往往要拿出大量的金钱购进,大大制约了刘备军的发展。这也是为什麽陆羽、诸葛亮他们一直主张和孙策、张鲁搞好关系,因为一旦与这两方交恶,只怕刘备军的盐供应立成问题。

至於铁则是陆羽最担心的,虽然原本宛城和襄阳附近就有几个铁矿,而後来又在零陵和武陵发现了几个小铁矿。但是荆州要用铁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几百万百姓开垦农地的农具要铁,几十万大军的兵器、铠甲要铁,而且不是普通的铁,是更好的钢。在陆羽的构想中,一支多兵种配合的军队才是最强大的,所以他才会设计了各自特点不同的几个军团。像黑龙兵团就拥有无敌的冲锋能力,白龙兵团则善於长途奔袭,海龙兵团是专门的水军,金龙兵团是山野战的霸主,青龙兵团和赤龙兵团则一者长於守城,一者长於攻城。但这一切都建立在装备的精锐上,用徐老怪的话说∶「没有好钢,你这些全是废物。」虽然言过其实,但也说出了一定的道理。所以对到处都抢著用铁的荆州军来说,那几个小铁矿已经到了杯水车薪的地步了。

而米也是一个大问题,现在荆交两州有近七百万人口,一百二十多万户,却只有近两千万亩地,平均每户不过十五、六亩地。荆州北部还好,荆南和交州的粮食生产水平简直惨不忍睹,平均每亩产量不足三百斤,有些地方甚至只有两百斤每亩。按照每人每日吃掉两到三斤米,一个人每年就要吃掉六、七百斤米,产出的粮食刚刚好自给,这还要祈祷风调雨顺。耕地这麽少的原因,一来是荆交两州开发的时间都不长,二来两州多是丘陵红壤,较肥沃的土地都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平原、谷地中。

不过煤、盐、铁、米的问题最近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煤本来就没有什麽大问题,最近更是传回在南岭中发现了几个不小的煤矿。

至於盐,则在上雍发现了一处上好的盐池,不过陆羽并没有令人前去开采,而是秘密保护起来。反正现在也不缺盐,留著这块盐田说不定以後会有别的用处。

而铁的问题,徐老怪在陆羽的提示下,终於在海南岛找到了石碌铁矿,铁矿之大远远超出了陆羽的想像。而且徐老怪还炼出了五锻钢,陆羽立刻答应了徐老怪在交趾(今广西南宁市附近)办一个大型的炼铁厂,就近提炼那些铁矿和生产五锻钢。

至於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三国志之辅佐刘备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