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时不备,身子猛的向一侧倒去,唬的她小脸煞白,紧紧抓住柳湘莲的发冠不肯松手,差点儿硬生生薅下来,弄的柳二郎好不狼狈!>
众姐妹看的有趣,纷纷笑着打趣:“哟,惜春会骑大马啦!快点儿让马儿跑起来!”>
惜春明白姐姐们说的“大马”便是柳哥哥,更加乐不可支,笑得张不开眼,合不拢嘴。>
眼见柳湘莲行事肆意,带累得一众姐妹毫无国公府小姐的礼仪气象,贾母又气又无奈,指他嗔骂道:“你就宠吧惯吧!越发没个体统了!”>
说完扭头来个“眼不见心不烦”,吩咐赶紧登山进寺。>
寺院的知客僧远远的侯在一旁,垂首不敢多看荣府女眷,听了女婢过来传话,忙在前引路。>
这时贾母仍坐在竹椅上,原来这是二人抬的小轿,四个婆子两两一组轮流着抬。>
宝玉因“病着”原本也备了一个,他不好意思姐妹们都没有独他自己享用,坚持不肯坐。>
凤姐李纨和众丫鬟婆子围随贾母先行,王夫人和薛姨妈次之,柳湘莲一家又次之。>
香山寺依山而建,殿宇楼阁高低错落。最高处的香炉峰海拔五百余米,其上建有观景亭,别说观赏山景,京都也可望见。但并非此行目标,既为拜佛而来,自是去天王殿。>
这一路上俱是青石台阶,众人拾级而上,入眼皆苍松翠柏,郁郁葱葱。>
清风徐来,簌簌声响,鸟鸣清脆,如似天籁。虽在人间,迥非尘境矣。>
黛玉赏玩不已,心情愉悦,一时感慨道:“怪不得前明的嘉靖老仙儿曾道‘西来诸山,独此山有翠色’,这可真是处处皆翠!”>
山色秀美,清幽宁静,宝钗也觉畅怀,笑说道:“香山古松众多,很有些久负盛名的。其一当属‘护驾松’,其二当属‘明珠松’。其他的虽也不乏神异,终难同此二者比肩。”>
众人听了有的点头表示赞同,有的目露茫然,不知说的是什么。>
凤姐不读书,自然属于后者,偏她丝毫不以见识不足而羞愧,更不屑于不懂装懂的掩饰,便问道:“这又是什么典故?‘明珠松’好理解,定是那树上缀满了明灿灿的宝珠。那松树能‘护驾’,莫非成了精不成?”>
一语未了,众人已笑起来,只是都不敢高声,独湘云陪着贾母哈哈大笑。>
贾母对薛姨妈笑道:“凤丫头懂的不多却又最爱说,可不是又闹笑话了?”>
薛姨妈也笑说:“这便是吃了不读书的亏。”>
凤姐柳眉扬起,半点不心虚的反问:“怎的?我哪儿说错了?”>
宝钗面上带笑,耐心讲解:“‘明珠松’非是你所想的树上缀满宝珠,而是此松树冠硕大且圆,如盘如盖,每逢月圆之夜,一轮皎洁明月镶嵌翠色松冠之中,美轮美奂,时人谓之‘松顶明珠’,乃是一景,此松因此简称‘明珠松’。”>
众人夸赞宝钗不尽,宝玉更是神色钦佩的赞道:“宝姐姐真是通今博古,色色清楚,没你不知的!”>
黛玉却微不可察的轻哼一声。早前她便同宝钗多有芥蒂,至今尚未消解,不久前又亲耳听到她撺掇湘云算计柳湘莲,心下更添不满,此时不愿其独出风头于众人之上。于是接口道:“‘护驾松’也不是松树成了精,而是说那位金章宗一日入寺游玩,不小心被山石绊了一跤,亏得及时扶住身旁一株松树才没摔个狗啃泥。因此御笔一挥,御封那树为‘护驾松’!”>
“竟是如此?”凤姐感叹道:“这松也是运道儿来了,好端端自己长着,什么也没做,不过被人摸了一把,尊号便从天而降。真是天下奇闻!”>
黛玉说完后脸上隐有得意之态,宝钗瞧在眼里,料想她是故意抢答以扫自己面子,为的自然是那位“柳哥哥”。莫明的就起了争胜之心,偏不想她遂心如意,于是接着凤姐的话头笑道:“这算什么奇闻!不过是个尊称罢了,还有松树得了封爵呢!”>
“封爵?”凤姐一双凤眸大睁,倒不是作伪,她最关注的除了搂银子就是荣府爵位继承之事,忙问道:“松树如何能封爵?难道还能杀敌立功不成!”>
眼见宝钗又显摆她所知广博,黛玉更看不过去,想也不想便抢答道:“凤姐姐又猜错了!话说当年祖龙秦始皇登泰山封禅,忽遇大雨,山洪爆发,险些就要将他冲走。幸好附近有一株大松树,他便双膝跪地,抱树祈祷,结果很快雨收云散。秦始皇于是敕封那株松树为‘五大夫松’!”>
凤姐听了愈发不解:“都说秦始皇千古一帝,我瞧他也昏聩的紧!”>
听她口吐大言,竟看不起秦始皇,众人又好笑又好奇,忙问何故。>
凤姐道:“想来那什么‘大夫’就是秦朝爵位吧?既是一株松树,为何封‘五’大夫?连一和五也分不清,还不算昏聩么!”>
众人听了哈哈大笑,忙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