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使了个眼色。>
那人会意点头,随后就去组织人手。>
狗子这才继续道:>
“还有五十多人,是修建房屋和船只的匠人。”>
有手艺的,到哪都好安排。>
冯一博点了点头,准备回去看看能否招揽。>
若是自己有了足够的舰船,小规模行动就不必找水师帮忙了。>
“最后,就是财货。”>
听到财货,刘昭不由心里一紧。>
虽然和他关系不大,但还是不由咽了下口水。>
狗子似有所觉,说到这里还看了他一眼,犹豫道:>
“这个还没有具体统计出来。”>
这一切都被冯一博看在眼里,不由失笑。>
他摆了摆手,直接道:>
“大致情况先说一下吧。”>
刘昭刚还以为冯一博和狗子提前商量好了。>
这是要藏私的节奏。>
现在顿时有些惭愧,甚至有些自惭形秽。>
一博贤弟的胸襟到底不是自己能比。>
“好吧!”>
狗子勉为其难的点了点头,才继续汇报:>
“在倭寇的聚居地,搜出了大量的粮食,约莫有三四千石。”>
这是前阵子秋收的时候,倭寇在台州、温州等地。>
多次抢掠来的。>
当时,冯一博也接到求援。>
可等他带人去台州支援,倭寇早就不知所踪。>
三千多石粮食,够一千人吃上一年了。>
“还有一些金银财货,都堆在那边,还没具体统计。”>
狗子指了指不远的地方。>
金银珠宝,堆的像是一座小山。>
狗子初步估算,价值应在二、三十万两。>
但他还是留了一手,没在刘昭面前多说。>
而且还有一些古董字画。>
都是在倭寇首领,武藏次郎的房间搜到的。>
可惜只有少数精品,整体价值不会很高。>
至少比起大乔五郎那次差了不少。>
毕竟大乔五郎流劫数月,穿州过府。>
灭门了不少大户人家。>
大鼻子岛上的倭寇不敢攻打州府,每次都是抢完就跑。>
就这些,应该还是多年的积累。>
整体来说,平均到每个倭寇身上。>
才合二、三百两。>
实际上,一半都是从武藏次郎那里搜出来的。>
普通倭寇顶多就百十两的身家。>
狗子汇报完毕,刘昭在旁听得直流口水。>
但他也知道自己贡献不大,只能坐等冯一博的分润。>
“好,我知道了,你继续去处理这些。”>
冯一博点了点头,心里已经大致有数。>
有了这笔钱,起码养兵不成问题了。>
“贤弟,这次咱们可大发了!”>
刘昭见狗子走了,才上前又赞叹道:>
“这岛上的倭寇近万,还是被咱们新军兄弟几乎全歼,这可堪比那些震铄古今的强军啊!”>
“哦?”>
这话本是夸赞,却说得冯一博陷入了沉思。>
刘昭的话给他提了个醒。>
自古以来,能以少胜多的都是极少数。>
大多胜利都是以煌煌之威压上去,那才是兵之正道。>
可在别人眼里。>
新军仅凭三千人,就几乎无损的全歼了一万人!>
这是什么概念?>
除了史书有名几场,比如那位大魔法师。>
怕是没几个人比得上了吧?>
这样的新军,难免会被人惦记上吧?>
尤其是,他心中的阴霾。>
江南甄家!>
这新军是自己的根基。>
是不是应该留点后手呢?>
冯一博忽然面露严肃,道:“兄长,我有件事想找你商量一下。”>
“贤弟你说!”>
刘昭此时还等着分润攻来,自然有求必应。>
闻言立刻把胸脯拍得啪啪作响。>
“只要为兄能做到,必无不从之理!”>
冯一博把他带到无人之处,才低声道:>
“咱们兄弟之间也没什么可隐瞒的。”>
刘昭有些莫名其妙,但还是点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