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能够将徐盛的吴军诱引的远点就好。>
但让魏延没想到的是,陈到竟然将徐盛的战船都给损毁了?>
当然从结果来说,徐盛的吴军失去了战船,是最好的一种情况。>
可问题是,陈到是如何做到的呀!>
一时思索不出来的魏延,也并未钻牛角尖。>
魏延知道,当陈到完成任务后,接下来就是看他的了。>
第二日魏延就召集在江陵城内的诸位将领。>
于议会间,魏延让副将柳隐向在座诸将汇报了吴军当下的进展。>
“就在前几日,陆逊率贼军已经包围了公安。”>
柳隐的这句话一出,堂内的气氛瞬间沉闷了起来。>
公安对荆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诸将没想到,吴军的动作竟然这么快。>
“大批贼军,亦封锁了江陵通往公安的各处要道。”>
柳隐接着说出了另一个情报。>
而这个情报,更让在座诸将脸上浮现担忧之色。>
在座的诸将都想出兵救援公安,可之前江面上有着徐盛的水军在。>
现在虽说徐盛的水军不在了,但纵使他们能渡江,陆路上的关隘也很难突破。>
况且焉知,这不会是陆逊的围点打援之策呢?>
毕竟尽管江陵城中,现在虽有上万汉军,但江陵也很重要,总不可能弃之不顾。>
而要是援军去的少了,一旦被吴军围点打援,那可就是万劫不复的境地了。>
魏延观察到了在座诸将脸上的担忧之色,在略微沉吟后,魏延说道:>
“我军要想救援公安,最好一路顺流而下,绕过州陵城。”>
以当下的战局来说,既然直线距离走不通,那么绕路救援倒不失为一个办法。>
但重点是。>
“之前陈公曾打探到,州陵与江陵之间的水域,曾被贼军设下许多铁索,铁锥。>
以我水军的情况,恐很难越过那段水域。>
望将军三思。”>
江陵城内的一位副将,拱手对着魏延说道。>
在十数年前,荆州水军本是与江东水军齐名的存在。>
但赤壁一战,周瑜一把火将荆州的战船烧了个精光。>
后来虽说关羽一直想恢复荆州水军,但当世要想建设一支强大的水军,需要有强大的国力支持。>
可惜的是赤壁之战后,荆州连年战乱,国力早就耗尽,又哪来富余国力前去发展水军呢?>
而就算以鼎盛时期的荆州水军来论,都未必能突破吴军设下的铁索横江,更何况现在呢?>
魏延听出了这位将领心中的顾虑,可有着糜旸锦囊妙计的他,却一点都不慌。>
就在魏延要开口吐出糜旸的妙计时,魏延突然察觉到,堂外正有一道身影慢慢靠近。>
待那道身影走到堂门口时,魏延惊讶的站了起来。>
看到魏延的表现后,堂内诸将纷纷将目光朝身后看去。>
待看到魏延的所视之人后,堂内诸将脸上都流露出惊喜的神色。>
“大司马!”>
有风尘仆仆之态的糜旸,大步跨入了堂中。>
这几日来,他带着亲军先行一步昼夜兼程,终于在今日赶回了江陵。>
糜旸的归来,是让魏延感到意外的。>
因为在之前的安排中,糜旸当下应该在宛城外。>
糜旸来到魏延身前,很快他就发现了不对。>
糜旸对着魏延问道:>
“陈公呢?”>
糜旸的询问,让魏延从惊讶中清醒过来,他连忙将陈公的去向,及他刚才议事的内容一五一十地禀报给了糜旸。>
听完魏延的禀报后,糜旸点了点头。>
随后糜旸转身看向堂内的诸将道:>
“文长方才说的是对的,我军可绕道州陵。>
至于陆逊的铁索横江?>
在我看来只是个笑话。>
任他有千条铁索阻我,我也定可破浪而行。”>
糜旸的话音刚落,堂内诸将俱都兴奋起来。>
“末将愿随大司马同行!”>
堂内诸将的兴奋劲,让魏延酸的牙都要咬断了。>
方才是谁要他三思来着?>
好像就是那个,现在看起来最兴奋的人吧!>
他很明确,方才糜旸并未说明具体该怎么做。>
可糜旸的出现,却好像又让这一点不重要起来。>
在堂内诸将眼中,只要糜旸说行,那就一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