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马超这句话与其说是个疑问,倒不如说是个请求,请求糜旸来日在史书上,多为他美言几句。>
而这个请求,就是糜旸可以回答的了。>
糜旸看向马超,哪怕马超的眼神中有着浓厚的希冀,但糜旸还是说出了他的态度。>
“孟起往日错事,我不会有所遮掩。”>
糜旸的这句话,无疑在根本上否决了马超的请求。>
而糜旸的这句话,亦让马超眼中的希冀,变得彻底崩散。>
终究还是妄想了吗?>
可糜旸接下来的话,却带给了马超不一样的希望。>
“莫说是孟起,就是旁人,乃至于我的伯父糜公,我也不会在史书上矫言美化他。>
“天下岂有完人,天下又何必有完人?>
于孝道而言,孟起的确是大错特错,也会因此生生世世承担骂名。>
但孟起的一生中,难道只有不孝的事迹吗?>
成都一战,孟起幡然归汉,致使刘璋畏惧献出成都,令先帝得霸业之基。>
襄樊一战,孟起亲率铁骑,以万夫不当之势扰乱敌阵,助我军名震天下。>
梁州一战,孟起死守阴平,鏖战数万贼军而让郭淮围城空叹,令我得以把握时机一战功成。>
关中一战,孟起奇袭潼关,挑杀贼军大将许褚使敌军胆寒,从而让敌军自献潼关,自此我军东出通道大开。>
以上四件大功,哪一件不可记录于史书之上,又哪一件不可引得后世人向往喟叹?>
而凭借以上四件大功,孟起又如何不能担得一句辅汉元勋,刘氏忠臣之赞!>
孝悌之道虽亏,但在忠义一道上,孟起却是令我都肃然起敬。>
我知孟起顾忌后世之名,可孟起你要知道,后世人必有因孝悌而辱骂你,亦必有因忠义而赞美于你。>
如此人生,复有何憾?>
如此未来,又复有何惧!>
我虽不能答应为你美化,但我却能答应你,来日《大汉辅臣赞》中,你必有一席之地。>
亦必位列前席之列!”>
糜旸句句铿锵,他的每句话犹如晨钟暮鼓般敲击在马超的心头,让马超恍然的同时,也让马超眼中的灰暗渐渐消失不见。>
《大汉辅臣赞》么?>
好期待呀!>
被糜旸点醒的马超,不由得仰天大笑起来。>
马孟起,你这一生已然足够波澜壮阔,还有什么好遗憾,亦还有什么好索取的呢?>
也许是马超的笑声太过肆意,在马超大笑的同时,他与糜旸所处的天空中飞来了一只苍鹰,正不断盘旋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苍鹰的鸣叫声清亮而高昂,引起了糜旸与马超的注意。>
被糜旸打开心结的马超,望着头顶上似在示威的那只苍鹰,他眼神中的锐气正在快速恢复着。>
“马岱,取我的长弓来!”>
听到马超的吩咐后,马岱连忙跑进屋内取出一张长弓及一支利箭。>
当马岱将长弓交到马超的手中后,马超想站起身来,可或许是坐着太久了,刚刚起身的马超身体有些踉跄。>
马岱见状立即伸手搀扶住马超的身体。>
但这却引得马超大怒。>
“起开!”>
在伸手推开了马岱后,挺直身体的马超看着糜旸,对着他说道:>
“我知大司马过几日就要东征。>
我命在旦夕,恐无法再随大司马征战吴逆。>
可大司马赠我半生波澜壮阔,我不能不有所表示。>
古人谓鹰者,天中王者之禽也。>
今我就猎一天中王者,以为大司马东征助兴!”>
说完这番话后,马超便转身拉开手中的长弓,并将手中的利箭搭在弓弦上,瞄准了天空中那只正在作威作福的苍鹰。>
遥望天空中那只不断盘旋的苍鹰,马超的手心中正渐渐有着汗水浮现。>
要是以往,以他的射术想要射下那只苍鹰,是一件不难的事。>
可现在他是强撑着病重之躯,拉开一张大力劲弓,内中艰辛旁人并不能体会。>
只是无论再怎么艰辛,马超也要射下那只苍鹰。>
长安城内的雄鹰,有且只能是他马孟起!>
为了让自身的动作更加便利,马超不顾寒冷的天气,直接将身上的上衣尽数解开。>
当马超裸露上身后,他身上那密密麻麻的伤疤,全部呈现在糜旸的眼前。>
马超身上的一道道刀疤,俱代表着他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