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秋叶无语,不过还是帮着收拾。>
等将蔬菜米面安放好,杨小涛亲自下厨做了几个拿手菜,一家人便开始吃饭。>
砰!>
酒盅碰在一起,杨太爷杨小涛两人干了一杯。>
酒水流入喉咙,带着一股辛辣,两人赶紧拿起筷子。>
“你上次说的玉米咋样了?”>
趁着杨小涛倒酒的份,杨太爷开口问道。>
“嘿,正要汇报好消息呢。”>
杨小涛给自己倒满酒,一旁冉秋叶听到这话也将注意力集中过来,身边的端午手上抱着一个猪蹄子,正用刚长出来的小牙啃着。>
上次杨小涛回来的时候,那模样可不像是成功的样。>
嗯嗯~~>
杨小涛清了下嗓子。>
“根据本人不断努力,不断设计,不断的学习,不断...”>
“好好说。”>
太爷拿起筷子,随后夹了一块猪耳朵蘸着蒜泥酱油放进嘴里。>
咳咳>
“那个经过努力,本人已经找到一种,可以在盐碱地上种植的玉米。”>
“……我给这玉米命名为,血玉!”>
“盐碱地?血玉?”>
“对,这血玉跟普通玉米不一样,普通地上或许不如普通的玉米,但在盐碱地上,那就是‘高产’玉米了。”>
杨小涛高兴的解释着。>
这种玉米可以在西北大片盐碱地上种植,充分利用起来。>
当然,怎么做出来的他还没想好怎么说,只能等回去找到了结果,‘完善’下理论再说了。>
啪嗒>
冉秋叶赶紧拿起掉落的筷子。>
脸上浮现出红晕。>
得知杨小涛又搞出一种特殊的玉米,可以在盐碱地上种植,冉秋叶眼中的崇拜再次拔高。>
自家的男人,越来越优秀了,简直就是无所不能的存在。>
杨太爷得知情况后,虽然没说什么,但手掌不自主的颤抖,嘴里的猪耳朵差点掉出来。>
“这么说,以前没有这个,这个盐碱地的玉米?”>
“有,但种出来的玉米很少。”>
杨小涛自己吃了块猪耳朵,顺便将小端午的猪脚拿过,撕下来一个小趾头让他啃。>
小家伙咬着皮嘎吱嘎吱的啃得欢。>
“打个比方,平常种的玉米,种下一百颗,能长出来十颗,每颗上面有一百粒玉米。”>
“那血玉就是种下一百颗,长出九十颗,每颗上最少有三四百粒玉米。”>
直观的数字表达让两人清楚的认识到,这血玉的优势。>
“也就是说,一亩盐碱地,能够比先前多四五十倍的收成?”>
冉秋叶迅速计算着,杨小涛笑着点头,心理补了一句,‘若是按重量来算的话,还高。’>
“这么好的种子,可不能像杨村一号那样被埋没了。”>
杨太爷手掌虽然颤抖,但端起的酒盅酒水毫不溢撒。>
杨小涛双手扶着酒盅轻轻磕了一下,爷俩再次干掉。>
“我知道,这次去西北,就带着种子,顺便检验下适不适应西北的环境。”>
“若是顺利的话。”>
杨小涛没多说,但两人都清楚,若是顺利,国家就能有跟多的粮食。>
更多的人能吃上饭了。>
晚饭过后,冉秋叶给杨小涛叠着衣服,准备出差的东西。>
杨小涛在一旁抱着小端午。>
半夜,寂静无声时,两个身影缓缓躺下。>
冉秋叶靠杨小涛怀中,紧紧抱着手臂,羞涩的脸蛋磨蹭着杨小涛的手臂。>
“一定要小心,我们娘四个,等你回来!”>
“放心,这次绝不会出事,等我回来,咱们一家好好过日子...”>
“嗯!”>
第二天,杨小涛告别冉秋叶。>
这一次回去,再回来就不知道是何时了。>
杨小涛能够看出冉秋叶眼中的不舍,尤其是几次开口想要说话,却到了嘴边,都是小心注意安全之类的。>
或许,她想的远比说出来的多。>
杨太爷就很直接了,让杨小涛不要想家,村里的人会替他照顾好妻儿,当然,若是能早点完成任务就早点回来。>
外面哪有家好。>
杨大壮杨石头洪老师等人也来送,几人说话后,杨小涛抱了下小端午。>
最后又握着冉秋叶的手到一旁说了会儿话,表明临盆前一定回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