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民几个人过来询问情况,杨小涛将自己的打算说出来。>
众人听了电高压锅,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年头,用电可是很贵的。>
做出来,有人用吗?>
不过杨小涛找到了方案,他们也不能说什么。>
再次让杨小涛去吃饭,都被杨小涛拒绝。>
最后饭都是娄晓娥帮忙打的。>
杨祐宁见杨小涛这么拼命,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先前报纸上没他事就让他不快,原本就没多少词,这下好不容易的开场白也没了,太欺负人了。>
只是看杨小涛这幅模样,杨祐宁又有些‘不忍’,毕竟这事吧,严格说起来,他还是占便宜了。>
外人要说起来,也是轧钢厂的厂长。>
想到这里,杨佑宁就让杨小涛注意休息,哪知杨小涛只是嗯了一声,继续忙活。>
这种认真的态度,让杨佑宁心里更是过意不去。>
果然,有些人的成功是必然的。>
杨佑宁心里感慨着离开。>
下午,娄晓娥回来汇报情况,第一批两百台高压锅已经开始刻字,最快明天下午装车,会送出去。>
而后每天都有两百台,直到一千台结束。>
至于国内的,保证仓库有一百台存货应急,车间也在不断生产。>
杨小涛点头表示明白,随即继续研究设计。>
没多久,刘大明和陈斌得到消息,过来恭喜杨小涛,结果就被杨小涛给抓了当壮丁。>
“老刘,我想在这里要放一个加热炉丝,然后通过控制电流来调控温度。”>
“咱们轧钢厂有电炉丝没?”>
杨小涛指着画出来的电炉丝,刘大明皱眉想了会,“电炉丝没有,不过你可以问问供电组的。”>
“对,这事还是专业的人来才行。”>
“娄晓娥,将供电组的人叫来…”>
娄晓娥噔噔噔的跑出去。>
没一会儿,一个中年秃顶的男子跟着过来,身上还带着一个工具包。>
“厂长,这是我们厂供电组的组长王大轩,王组长。”>
“杨厂长!”>
王大轩赶紧上前,杨小涛点头挥手,“王组长,你来看。”>
王大轩走上前看着杨小涛指着的图纸。>
“这是一个电加热装置,你看看,怎么做!”>
王大轩看了会,“这是,电阻丝!这个是,变压器吧!”>
“您是想将电阻丝加热吧,不过这电阻丝要隔开,不然容易出问题。”>
只看了一会儿,王大轩就看明白了,随即提出自己的联系。>
杨小涛大喜,“您觉得怎么做?”>
王大轩在纸上补充一下,“我觉得材料可以用耐火的粘土砖。”>
“对!”>
杨小涛拍着手,“王组长,这件事交给你,按照这个模样,给我做出来一个。”>
“好,保证给您做好。”>
王大轩离开办公室,搞定了加热器,杨小涛又看向剩下部分。>
“老陈,你来看着……”>
于是,整个下午不时有人被找来,最后杨佑宁得知情况后,就在杨小涛的办公室里坐着,娄晓娥不时给换着水,两人就跟个观众似的,看着一群人在那里商量,看着杨小涛指挥找人,然后找东西。>
直到下午下班,杨小涛才将初稿定下来,活动手腕看着设计的图纸,杨小涛扭动脖子,眼中都是凝重。>
显然,这设计并没有达到系统的要求,否则也不会没有提示。>
“就增加这么几个部件,却要大费周折,真是,难弄啊。”>
身旁陈斌感慨着,这改装的高压锅,看上去只是增加个电发热装置,但就是搞不定。>
看着图纸,刘大明无奈摇头,挺好挺板正的设计,也不知道杨小涛那里不满意。>
嘟囔了一会儿,两人看着屋子里只剩下娄晓娥,至于杨佑宁早就离开回去办公了。>
“好了,辛苦大家了,剩下的,我再调整下,咱们争取尽快搞定。”>
“谢谢了!”>
杨小涛对两人说着,刘大明和陈斌点头离开。>
娄晓娥也拿上衣服,准备离开,却看到杨小涛仍在研究图纸。>
“厂长,你不走啊。”>
“我在看会儿。”>
杨小涛低头不回话,娄晓娥撅嘴,“你不回去,谁做饭啊!”>
杨小涛抬头没搞清楚,“啥意思?”>
“啥意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