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疼。>
“好,真是好孩子。”>
默默点头,回身看向高玉峰,“高主任,我们聊两句。”>
“好!”>
“小吴,让人把羊收拾下,给这些孩子,好好补一补,还有,再找些煤炭来。”>
“是,首长。”>
王胡子和高玉峰离开屋子,在寒风中来到高玉峰的住所。>
屋子里炉子已经熄灭,人不在的时候,不会浪费煤炭。>
“高主任,今年的成果我看到了,上级也对我们的成绩很满意。”>
王胡子说起今年的秋收,高玉峰点头,在这里比杨家庄拥有更宽广的土地,制约生产的,反而成了人力。>
好在引进不少拖拉机,虽然烧煤有些麻烦,但比起紧缺石油来却是解了燃眉之急。>
而且这些拖拉机很皮实,配上配套的农具,一台拖拉机顶得上三头牛。>
正是在这拖拉机的配合帮助下,任务才顺利完成。>
“谢谢领导!我们会继续努力的。”>
高玉峰诚恳的说着,自从得知要离开四九城,他就对家人说了,这次不管多久,除非成功,绝不回去。>
虽然儿子哭的花了脸,虽然媳妇一脸的不舍,但他更清楚,这可是关乎千千万万人的肚皮,关乎国家大计。>
他觉得,在这里,比起坐在办公室里更有意义。>
甚至已经做好了付出所有的准备,将自己的青春就在这里。>
王胡子看了眼高玉峰,心里感慨,这是位好同志。>
“上级对农场很重视,要求我都不仅要完成外汇任务,还要全力培育,争取让国内更多地区种上杨村一号。来年的任务将会更重啊。”>
高玉峰默默点头,感受到一股压力。>
“高主任,我是这么想的。”>
王胡子沉默片刻,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打算抽调农场部分人员,趁着冬季农闲,组织一个培训班。由你来教大家,最好教会基本的,这样联系实地情况,让更多的人掌握。”>
“不能让这些娃娃们受罪了,他们的未来需要更广阔的天空。”>
王胡子说完,高玉峰深深叹息,而后便是皱眉。>
对孩子们的决定,他没有意见,但让他讲课,还真有些,麻爪。>
“首长,这件事,我觉得还是找专业的人来讲吧,我这两把刀,不是不想,而是怕讲错了,那后果……”>
王胡子皱眉,“你也不行?”>
高玉峰洒脱笑着。>
“我这些,还都是从书上看到的,想要人来教,就得找写书的人。”>
“你是说,杨小涛?”>
王胡子询问,对这个杨村一号的发明者,孩子们口中的杨老师早有耳闻。>
“对!”>
“我想,除了他,没人会将清楚。而且他还在农科院给全国派往的代表讲课,绝对能胜任。”>
王胡子点头。>
“好,我回去让人联系一下。”>
……>
东南,农田中。>
一个老农打扮的中年人正在地里看着低垂的水稻。>
这片农田,种的比较晚,所以成熟也比其他的地方晚一些。>
之所以这样,也是中年人刻意为之的。>
“老师,老师!”>
就在老农一株株看过去的时候,身后传来一阵奔跑声,同时还有熟悉的声音。>
“慢点慢点,别踩到秧苗。”>
“老师!”>
安然扶着肚子大口喘气,一旁的余华同样如此,只是脸上带着激动。>
“农科院的同志来了。”>
“啊?那赶紧去啊。”>
老农立马摘下斗笠,露出清瘦的面容,一边走路一边将裤腿撸下来,“电话里不是说下午才能来吗。”>
“老师,他们坐汽车一路过来的。”>
安然在后面解释,“还有,这次是邓院长亲自来的。”>
“就是电话里的邓院长?”>
“对,是的。”>
“那太好了,早就想亲自见见了。”>
中年人加快了脚步,“对了,上次给你们讲课的,那个杨小涛老师来了没?”>
安然摇头,“我们没看到。”>
“算了,我去问问吧,这里还有好多问题要问啊。”中年人说着,加快速度前进。>
隐约传来‘上次我该亲自去’的声音,让身后的余华低下头,脸上还有些愧疚。>
上次听课完了回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