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杨小涛才小心的搂着冉秋叶,进入梦乡。>
第二天,杨小涛吃完饭就来到轧钢厂,找到杨佑宁将自己的说法提出来。>
一听用木头做车斗,杨佑宁想要不想的就开口拒绝,这不是偷工减料吗?>
可在一想,这偷工未必,却真的是减料啊。>
再说了,包一层铁皮不是照常用?>
而且一般的木头刷上桐油,封闭性也不差啊。>
杨佑宁说完后,就坐在那里沉思。>
拖拉机,只要能拉货就行。>
最主要的还是车头啊。>
想到这里,就拿起电话跟刘书记打过去。>
至于杨小涛,则是去车间准备搞一辆出来看看。>
木头工厂里有现成的,虽然都是一块块的,但难不住杨小涛这个业余木匠啊。>
在三车间门口,杨小涛守着一堆木头,开始表演木工活计。>
王国栋听说杨小涛要用这个来做车斗,也是不可思议。>
不过想到现在拖拉机车斗的厚度是八毫米,两侧车邦是五毫米。>
并不是不想搞薄一点,而是太薄了载重受影响。>
八毫米还是考虑到钢铁的缘故,若是用次一点的钢铁,一厘米都挡不住。>
可若是按照杨小涛说的,铺上一层一寸的木板,再铺上五毫米的铁片子,那要是可行的话,简直就降了一般的耗材啊。>
况且,一些好的木头,硬度可不差。>
王国栋就在一旁帮忙,看着杨小涛数量的将木板拼接成需要的尺寸,然后放在五毫米的铁板上,又用铆钉一个个固定住。>
等中午吃饭时,已经将车斗的底子做出来。>
下午杨佑宁来到车间,他跟刘怀民沟通过,若是可行,就按照这个来。>
为此刘怀民还特意跟各方做了沟通,讲明当前情况,而且车斗这东西用处不比车头,不影响使用就行。>
各地也都理解,毕竟钢铁的匮乏是全国性的,只要性能优秀,他们没有理由拒绝。>
同样的,若是轧钢厂的木头车斗实验通过,也算是给其他汽车厂子找了新的道路。>
看着逐渐成型的车斗,几人都满怀期望。>
傍晚时候,第一辆木头车斗被装上车,试验员开着车装卸物品,在工厂里试验着。>
等一圈下来,众人将货物卸下来后,才发现除了木板有些划痕,并没有其他问题。>
而且这木板没有抛光的问题,若是让专业的木工做,再刷上一层桐油,那质量会更好。>
杨佑宁见可行,立马跟上级汇报。>
杨小涛则是被一众人围在中央,询问他是怎么想出来的,现在看来,只要这木头足够,原先做两辆车斗的材料,可以做三辆了,这种改进可是巨大的。>
杨小涛谦虚者,说是看自家孩子小木头车想到的,众人再此被杨小涛的好运气赞叹。>
第二天,四九城外最大的木材加工厂中,工人们互相先聊着,晃悠着一点都没有其他地方的急切感。>
不少人还在商量着,谁谁接了什么活,给谁家打造了18条腿。>
众人早就习惯了这种咸鱼的日子。>
对他们来说,工厂上班只是为了求个安稳,想要家里过得舒坦,还是要靠外快。>
晃晃荡荡的来到工作岗位上,打着招呼准备开工,却看到平时不到饭点不出现的厂长,正领着一群主任大踏步的走进来。>
厂长一脸兴奋,也不顾大家伙异样的目光,一步就抄到墙边的木头堆上,让众人都过来开会。>
“大伙儿都听好了,咱们厂接了个大活,需要大家一起帮忙,接下来是吃糠咽菜还是吃香喝辣的,就看咱们自己的本事了。”>
下面人一脸懵逼,平常大家都是木匠,接个私活,挣点外快,也没人说啥,反正是凭手艺吃饭。>
但厂长这么直白的说出来,大家真是,没想过。>
厂长是高兴坏了,根本不管这些,就连‘同志们’的称呼都变了。>
实在是,好事临门啊。>
上面不仅给下了大批订单,让他们任务量陡然增多。>
更重要的是,做一个车底子轧钢厂额外补助五毛钱。>
这上哪找的好事啊。>
天上掉下来的肉包子,吃不到,才会抱怨没好事,包子有毒。>
可要是花费心思吃到了,咽到肚子里去,管他人说什么好事不好事呢。>
他们木材厂本身就是入不敷出的单位,为了全厂百十人的活计,他这个厂长每次都是厚着脸皮去上级要那点工资。>
如今,老子也开副业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