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图纸,乱七八糟的。>
看来这汪厂长是懂技术的。>
这跟杨佑宁可不一样,那是专门做管理的。>
就是徐远山和陈宫也是如此。>
“有点狼藉,见谅见谅。”>
汪厂长将桌上的图纸一把搂起来,又冲门外喊着,“小牛。个死孩子,跑哪去了?”>
门外登登跑进来一个青年,手上拿着水壶。>
“厂长,你不是让俺打水吗?”>
“打水也不知道收拾下?让客气看着了怎么搞?”>
“我…”>
“行了行了,赶紧收拾下。一会儿开会。”汪厂长说着,夺过暖壶,一点没把杨小涛他们当成客人,或许这就是齐鲁文化下的豪爽吧。>
“先坐,休息下,喝水。”>
汪厂长亲自倒水,杨小涛赶紧接过。>
“杨工,今个咱们先开个会,开完了再带你们去住处。”>
汪厂长说着,脸上又浮现难色,“这事,可是愁坏了我们厂,上上下下快半个月了,一直解决不了,就等着你来解决困难呢。”>
杨小涛却是谨慎的回话。>
“汪厂长,您可别这么说,我这啥问题也不清楚,稀里糊涂的就来了,具体的情况还是了解一下的好。”>
“对,马上开会!”>
汪厂长说着,“小牛,快去喊人。”>
随后坐到一旁亲切的露出笑容,只是怎么看怎么像个鬼精的胖子,让杨小涛心里默默提高警惕。>
“人还没来,我先简单说下情况。”>
汪厂长拿出一盒烟,分给两人,杨小涛和王浩接过后,只是拿在手里。>
汪厂长点上,随后有些发愁的说着。>
“请您来,确实有件棘手的事。”>
“咱厂吧在这泉城也算是领头羊了,这些年承担了不少任务。最近我们给那个汽车制造厂提供配件。就是那制造出黄河重卡车的那个,你们知道不?”>
杨小涛和王浩点头,来的时候打听过,再说了这泉城汽车制造厂可是全国有名的,制造出来的黄河150卡车是我国首辆重型载货汽车,成了国家运输方面未来十几年的重要力量。>
见两人点头,便继续说道。>
“这卡车是模仿国外的,其他地方还好说,大差不离凑合着用。可咱们的发动机不行啊。这黄河汽车用的还是上海柴油机的厂子提供的,他们把船用的发动机改了改就弄在汽车上……”>
随着汪厂长的简单诉说,杨小涛明白了情况。>
黄河汽车在国内当下算是不错的汽车,但放眼国际上,就不够看的了。>
这款汽车就像汪厂长说的那样,发动机的落后,让其存在运力不足、续航短,速度慢的缺点。>
现在的黄河汽车虽然改进了不少,但载重少,速度慢仍是主要问题,严重影响了效率和行程。>
泉城汽车厂这些年不断寻找办法改进车子,提升汽车的数据。>
但发动机这东西改不了,主要问题无法解决,其他方向只能让细枝末节。>
杨小涛听到这还以为是让他来搞发动机呢,虽然空间里有一整套的柴油发动机,但他还没吃透呢,贸然拿出来万一问起来怎么解释?>
何况,这款发动机一看就知道需要强大的工业支持,想要一步到位根本不可能。>
杨小涛想的更多是吃透这些技术,然后逐步设计出简单发动机,一步步的开发出来。>
现在他可没计划。>
何况,发动机需要的时间太长了,不符合他的计划。>
好在汪厂长没有多说这个,而是将目标放到轴承上。>
是的,就是汽车的轴承。>
汽车厂经过实际测试发现,汽车的轴承质量存在问题,不仅影响卡车的载重,还影响了速度。>
而这轴承就是他们一机厂提供的。>
汽车厂的厂长刘德辉亲自来找了他们,让他们改进轴承,提高质量。>
汽车制造厂也是着急,眼看着上级组织的鉴定组就要来了,到时候上级派来的专家,全国派出的代表,就会来‘验收’。>
刘厂长当然想搞出最好的黄河汽车,所以这配件上就要求的更加严格。>
于是,一机厂年前就开始改进轴承,但效果都不大。>
现在轴承打磨用的打磨机还是上北方老大哥淘汰下来的,本身老大哥的东西就是粗糙,使用年限有限,这二手淘汰的更是粗糙中的劣质。>
同样情况下,这打磨机本身的误差就让出来的轴承每一个相同的,甚至出现厚度不均匀,钢珠塞不进去的情况。>
所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