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起精神,同时调试着机器,尽量将这事做好!>
钱老对于面前出现一台机器并没有太多感觉,依旧按照自己备课计划开始讲解。>
下方,杨小涛等人也认真听着。>
时间不急不缓的走到中午,杨小涛再次送走钱老后,这才来到一旁整理机器的蒋伟身前。>
“蒋工,辛苦了!”>
杨小涛拿出烟,蒋伟立马接过,“不辛苦不辛苦!”>
“这片子什么时候出来?”>
“快的话一个周,应该没问题!”>
“那太好了,做完了我们看看情况,如果合适的话,后续工作还需要你来!”>
蒋伟立马点头,“您放心,一定给您做好了!”>
“好,不耽误你们工作,我先走!”>
“有事尽管说!”>
杨小涛告别几人,他这会儿还要回去整理今天的所得。>
周一。>
杨小涛开始着手组装机床。>
用一个周的时间拆机床制图,了解情况,然后用三天的时间将机床组装起来。>
等机床来到一车间再次运行后,众人对杨小涛的本事有了更深的体会。>
平常人,谁敢拆卸机床啊。>
别说是机床了,就是在一些工厂里,机器都不敢自己修!>
周六的时候,蒋伟将制成的胶片做好,杨小涛特意请了张冠宇吴喆等人会议室观看。>
影像效果很不错,画面清晰,黑板上的公式都能看清楚,声音也清楚,没有出现对不上口型的现象。>
这说明,这种“纪录片”可以做。>
随后杨小涛让蒋伟将胶片拷贝一份,这是要交给七机部的,至于底片则是由机械厂保管。>
这件事,因为涉及重要工作,电影厂内部也进行了保密工作,凡是参与人员都签了保密协议。>
所以最后的成片除了机械厂有一套,剩下的就只有七机部了!>
为此,拿到成片的王老非常感激的给杨小涛打个电话。>
当然,关于制片的费用问题,只字不提。>
……>
时间就在这种缓慢而紧张的节奏中一步步走完了四月。>
在这段期间里,杨小涛的生活很是规律。>
正常工作期间,早上来到机械厂就开始研究法兰西的机床。>
下午时候,就研究直升飞机发动机。>
有涡轮喷气发动机跟燃气轮机的帮助,杨小涛感觉快要触及到成功的门槛了。>
到了晚上回家,继续学习相关空气动力学的理论。>
周日的时候,上午听钱老讲课,下午则是留出半天时间陪陪家人。>
当然,随着钱老课程的深入,现在再来机械厂听课的人没有前两次的多了。>
毕竟来了也听不懂,不仅耽误时间,还会影响别人。>
当然,现在为止还能继续留下并且听懂的,在这一方面都有了不少进步。>
其中,接受能力最强的就是杨小涛了,如今对空气动力有了大概的了解,最起码不再是门外汉。>
除此之外就是王旭山,毕竟他以前在合众国的时候就学过这个,如今在钱老的帮助下,进步飞快。>
正是因为知识的提升,这段时间他们已经开始着手设计飞机。>
杨小涛有时候也会跟着参与下,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
一些杨小涛提出的设计方向,也开始慢慢达成。>
而在这段时间里,机械厂也发生了不少事情,其中有三件算是大点的事。>
第一个是关于红星机电厂的成立,厂长由黄得功担任,陈老已经批准。>
红星机电厂的主要工作是配合七机部生产制造涡轮喷气冲压机。>
专门给导弹用的。>
人员里面,除了从从机械厂、一分厂抽调部分工人,还有七机部支援来的八级工。>
此外,王老不知道怎么做通了二级部钱老的工作,将二机部支援机械厂的大师傅都调了过去。>
至于其他几个机部,在后面会陆续回归。>
机电厂经过一个月的修葺也有了工厂的样子。>
机械厂配备好人员后,机器机床也没少给,预计六月份就能进行试运行。>
第二件事就是一车间的主任人选问题。>
这件事杨小涛没有发表意见,甚至刘怀民询问杨小涛的意见时杨小涛都是一副谁都可以,无所谓的表情。>
最后还是杨佑宁征询了车间工人的意见,还有机械厂其他人的意见,决定让邵广平担任一车间的主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