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冉秋叶将他送到门外。>
“路上小心点!”>
“放心吧,你早点休息。”>
杨小涛说着,看周围没人,上前一步将冉秋叶搂在怀里。>
“你,快放开,有人!”>
冉秋叶双手撑在胸前,脸色发烫。>
杨小涛迅速亲吻额头,随后放开。>
“我走了,记得想我啊!”>
耳边轻轻说着,随后笑着转身离开。>
冉秋叶看到杨小涛挥手,连忙看看左右,发现没人后这才挥手。>
走在马路上,杨小涛踢着路边的石头。>
这次来只是见面,有些事还不到说的时候。>
虽然恨不得立马就将冉秋叶娶进家门,但也要循序渐进。>
而且,有些事也不得不面对。>
俗话说,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
看看院里的人就知道,这姑娘嫁出去了,心就有了自个的家,哪能照顾本家?>
何况,就是想帮,这年头谁都不容易,亲家能不言语?>
就像贾家那样,不说家里生活如何,怎么也比乡下的秦家村强吧。>
可几时看过秦淮茹往家里带东西?>
仅有的几次,也要贾张氏允许才行。>
对这,众人并没觉得什么不妥。>
哪怕是嫁出去闺女的秦家,也是如此。>
可是现在的情况,冉家只有冉秋叶一个人撑着,冉母只能在街道办领点杂活补贴家用,这要是冉秋叶嫁给杨小涛,家里的顶梁柱就没了。>
以后两个孩子的生活,谁管?>
或许冉秋叶没有往这方面想,但冉母未尝没有这方面的顾虑。>
但在杨小涛心中,这种事根本不是事。>
前世虽然没有结婚,但那时候独生子女多,有些人家就一个女儿。>
所以结婚后,夫妻俩不仅要孝敬公婆,还要照顾女方父母。>
这种事,屡见不鲜,杨小涛耳濡目染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谁都是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凭什么就要当泼出去的水?>
在杨小涛看来,婚姻就是两个家庭的中和,构成稳固的三角形,互相帮助,互相扶持。>
如此,生活才能稳固。>
至于帮助的那点东西,他可不是贾东旭那废物,连家都养不起。>
心情大好下,杨小涛迎着满头星光走回四合院。>
周六,中午。>
杨小涛回到杨家庄。>
此时,冉秋叶已经在村子里,但两人的关系并没有说出。>
虽然太爷几人早就撮合俩人,但杨小涛不点头,冉秋叶即便露出意思,这事也摆不上台面。>
“太爷!”>
杨小涛回到家里,杨太爷正在引火准备做饭,杨小涛看了下,炒白菜,还有棒子面的窝窝头。>
不是什么好的,却也能吃饱肚子。>
托高产玉米的福,杨家庄里家家户户都有粮食填饱肚子,这在周围一片村子里已经是出名了。>
“回来了,正好,把饭熟了给秋叶送去。”>
此时冉秋叶还在学校里,中午一般有人给送饭,只有晚上才会回到家里吃饭。>
杨小涛听了点头,随即把袖子一挽,从背包里取出一块猪肉,切片炒菜。>
杨太爷见了也没多说,这重孙子的手艺他早就见过,那比起镇上的大厨都不差。>
“太爷,跟您说件事。”>
杨小涛切着白菜,低头说着。>
“你说!”>
“我跟秋叶在一起了。”>
“啥?”>
“我跟秋叶在一起了,前两天去她家了!”>
杨小涛肯定的说着,杨太爷愣了片刻,站起身来。>
“哈哈,不错,不错!”>
“我就说秋叶这孩子不错,我没看错。”>
杨太爷对杨小涛的这个决定很是满意,心下开心,当即说道,“今晚把大壮他们叫来,一起说说,热闹热闹。”>
杨小涛点头,这件事必须正式,让秋叶融入到杨家庄里。>
中午吃饭时,杨小涛拎着饭盒来到学校。>
站在教室门口,杨小涛看着一群孩子坐在桌子前,每个人手头都拿着一个二合面馒头,面前要么是瓷碗,要么是茶缸子,里面盛着炒白菜。>
这是学校给孩子们提供的午餐,也算是一份福利。>
此时,冉秋叶坐在孩子们中间,手上也拿着一个窝窝头,一边和孩子们说这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