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
同样的,也是四合院里众人瞩目的日子。>
昨晚上在杨家那里看到了电视机,这回到家里谈论最多的也就是电视机。>
若不是杨小涛说了,电视机今天来人安装天线,估计早就拿着板凳去杨家排队了。>
至于杨小涛会不会让大家看,这点不用说,一个人是看,两个人也是看,何况杨家也不是抠门的主。>
就杨小涛挣的钱,那点电费不算啥。>
杨家>
杨小涛从被窝里起来,媳妇正在准备早饭。>
昨晚上在王大山家热闹了好一会,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半夜。>
即便如此,两人还是在床上运动一番,最后睡觉的时候几点了杨小涛也不知道。>
不过看冉秋叶精神饱满的样子,也不枉自己一番累死累活的耕耘。>
起床,穿好衣服,一旁小端午还撅着屁股睡觉。>
至于姐妹俩,每天准时六点多醒来,这简直比闹钟还好使。>
俩小已经穿好衣服,冉秋叶用被子将她们俩围在里面,这会儿正翻过身来,能闹的到处乱爬。>
只是被子挡着,俩小出不去,只能不时发出一两声哼哼,发泄心中的不满。>
杨小涛穿好衣服,洗完脸,然后准备吃饭。>
“今天来人安装?元旦人家不放假?”>
饭桌上,冉秋叶看着摆在橱子上的电视机,不时闪过一抹激动。>
杨小涛拿起一个鸡蛋,在桌子上一搓,然后将皮剥掉,捏碎一块蛋清放在端午嘴里。>
“那边售货员说的,我留下了地址,说是今天来帮忙安装。”>
“一会儿我去做个罩子,盖在上面,省的落灰。”>
冉秋叶回头看了眼一旁的收音机,上面同样有个罩子,不过这电视机要大一些,用的布料得更多。>
不过,相比起这点布,明显电视机更加珍贵。>
杨小涛听了不置可否。>
虽然这年头电视机是个珍贵玩意,但来自后世的杨小涛总是生不出那种‘激动’感。>
或许见惯了彩色电视机、平板、电脑、手机什么的,对这种老掉牙的电视机已经没了该有的感觉。>
也正是因为如此,哪怕来到这个世界六七年了,在面对一些事物的时候,总能保持常人看来独有的冷静。>
就像这台电视机,杨小涛抱回来后,也只是新奇了一阵,甚至在购买完交完钱后,就没了。>
拿回家后,放在那里也没多少激动,这在院里人看来,就是格局,就是眼界啊。>
“对了,买电视的发票给了吗?”>
冉秋叶问道,杨小涛起身从背包里拿出一个信封,随后坐下继续吃饭,小端午这会还不会用勺子,吃饭都得人喂,可偏偏不老实,弄得小米粥一嘴。>
“这是发票,这是电视机票?你也要回来了?”>
“嗯,反正他们只是等级号码,盖个章的事,我想着这是咱们第一台电视机,有意义,就要回来了,以后留着看。”>
冉秋叶笑着点头,然后将这些东西拿到书房,找出一个木盒子,里面是这些年杨小涛获得的荣誉奖状、证书还有买大件的证明信。>
厚厚一摞。>
看着这些,冉秋叶就知道这个家里,有多丰厚。>
“对了,一会儿我出去找根长木头。”>
“长木头干嘛?”>
“你这就不懂了吧,这电视机需要接收信号,虽说咱们是在城里,但信号不一定稳定,所以需要一个天线。”>
冉秋叶听不懂,“这是人家说的?”>
“这还用说,我自己知道。”>
冉秋叶点头,她知道自家男人做的事,准没错。>
“对了,后院的张伯走了这么多天,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冉秋叶问起来,杨小涛算算日子,这也得一个多周了吧。>
回趟家,应该用不了这么多天吧。>
“可能是回家见亲戚了,估计用不了多久就能回来。”>
“嗯。这天寒地冻的,回家可不容易。”>
杨小涛低下头,总不能告诉冉秋叶是自己让老道回去的吧。>
......>
四九城南,千里之外。>
破旧的山庙前,老道立在只剩下门框的大门前,恭敬拜了三拜。>
“无量天尊。”>
“徒弟就此远去,皇天后土,诸神庇佑....”>
老道神情肃穆,虽是满身泥土,但在寒风中站立着,丝毫不动。>
胡须在飞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