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几次没了,要找长期存在、不易发生改变的永久性物品掩护。>
比如金陵的电台案中,日本人就在一家饭店的厕所横梁上动了手脚,那就是个非常不错的位置。>
除非是拆除,否则不会有人接触、更换横梁,从这点看,日谍当时找到那里是花了一些心思的。>
而在这间厕所,水箱、隔板、镜子、水管这些地方都不太适合设置死信箱,有被人发现的风险。>
左重一只手放在水流里假装洗手,一只手在洗手台反面摸索,很快就摸到了一块松动的水泥块。>
稍稍用力一扣,水泥块和一团纸条就落入了手中,此时外面传来脚步声,他立刻将水泥块复原。>
洗手,关水,他掏出手帕擦着手跟醉醺醺的顾客擦肩而过,对方根本没看他,直接进入了厕所。>
左重脚步轻盈的走出酒吧,远离了喧嚣,站在马路边叼着一根烟,用手挡住寒风点燃了打火机。>
火光照亮了手心里的纸条,一串电话号码和一个地址引入眼帘,这是傅玲留下的紧急联络方式。>
他轻轻松了口气,手指灵活的把纸条裹在香烟上点燃,记住这点内容很简单,没必要放进空间。>
要是养成了什么事都依赖空间的习惯,万一遇到无法使用空间的情况怎么办,工作还得靠自己。>
得到了想要的情报,他默默把呛人的香烟抽完,再次叫了辆人力车马不停蹄的赶回了港区药铺。>
现在不是见傅玲的时候,谁知道是不是傅玲叛国,将东京站供了出来,又配合敌人演了出戏呢。>
不能轻信任何人。>
哪怕对方是他的老部下。>
而何逸君见到回来的左重没有说话,两人一起关闭店门,上楼各自铺好被褥,洗漱后关灯休息。>
干情报不该问的不问,不该看得不看,不该说的不说,这三条最基本的纪律和规矩不需要提醒。>
早晨七点半。>
左重背着相机站在东京日日新闻门口,目送一个个工作人员走入大楼,十分钟后小野聪出现了。>
他眼前一亮,一溜小跑迎了上去,弯着腰毕恭毕敬说道:“部长阁下,真是辛苦了,我来帮您拿。”>
说着双手自然的接过小野聪的皮包,亦步亦趋跟在对方身侧,在一帮同事的围观下走向记者部。>
面对如此不要脸的马屁,即使是被人捧惯了的副部长先生,脸上也情不自禁露出了淡淡的微笑。>
由此可见,在如何讨好长官这一项领域,民国是大幅度领先于日本地,兴许还能争个世界前列。>
到了记者部,小野聪很郑重的向一帮老记者介绍了左重,又亲自讨要了一些高价值的新闻线索。>
回到办公室后,他语重心长的解释道:“冈本君,只有好新闻才能让你尽快的进入报社,明白吗。>
你看看,这里面有采访陆军青年军官的介绍信,还有外务省的记者会邀请书,一定要好好珍惜。”>
“哈依!”>
左重语气充满感激之情,这不是瞌睡碰到枕头了嘛,日本军方和外务省正是特务处的工作重点。>
通过正式渠道接触这两个方面的人,不仅安全,还能获得内部的消息,自己的马屁真是没白拍。>
千恩万谢后,他拿着小野聪给的两卷胶卷批条去总务,但只领了一卷,总务鬼子笑的合不拢嘴。>
与人方便,>
与己方便,>
反正花的不是自己的钱。>
等左重在暗房装上胶卷走进事务室,屋里的老记者们早就不见踪影,应该是去出去搜集消息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记者和情报人员的工作性质相同,都是靠情报混饭吃,区别是记者更加安全。>
他胡思乱想着拿出小野聪给的新闻线索,经过仔细分析后挑选出了第一个采访对象—一个邮差。>
线索显示,这个邮差非常尽职,早上比所有人早到,晚上比所有人迟走,矜矜业业,任劳任怨。>
归纳起来就是一个字,>
卷~>
当然了,卷不卷跟他没有任何关系,这么选择原因是,此人的工作范围就在东京站所在的银座。>
按照对方恨不得一天工作24个小时的架势,东京站出事的那天这家伙有可能听到、看到了什么。>
左重准备了一些采访需要的工具,脚步匆匆的走出大楼,首先去了采访对方工作的中心区邮局。>
结果所有人都阴阳怪气的说不知道,让他自己去商业区找,可见不管在哪,奋斗壁都不受欢迎。>
没办法,>
那就找吧。>
左重大致看了看邮局墙上的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