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军史小说 > 诡三国 > 第2889章答案,自发和自动

第2889章答案,自发和自动(2/4)

上一页诡三国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顶点小说网在线收听!
偷偷拿来用,毕竟偷书么,就像是看盗版一样,都是读书人的事情,能算是大事么?

秦国为什么可以采取驭民五术,那是因为特殊的时间,特殊的地理,在特定的条件下才用的策略。毕竟当时秦国在中原各国眼中是属于西戎蛮夷,打个比方来说,拥有七十二管弦乐队的齐王见到了秦王,必然就会带着一种别样的口吻表示,看看这可怜孩子,你看看,这乐团,没听过罢?这鼎肉,没吃过罢?这东星斑……

呃,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当时六国采取的策略其实和秦国不同的,同时六国也是很鄙视秦国的,认为秦国的法律是恶政,暴政等等,是批判的,可偏偏六国最后输了。

说起来并不是六国的文明程度,律法制度,士兵武勇等等弱于秦国,而是六国各自私心,不能联合,最终被秦国各个击破而已,而秦国的律法显然在大一统之后也不能跟上局势的变化,适应民众的需要,也很快出现了各种问题,这些都是已经知晓的前车之鉴。

可问题在于华夏之后的封建统治者,并没有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只是觉得愚民政策更简单,也就一直都在用。这些封建王朝的统治者,虽然说他们也知道秦朝商鞅的驭民五术有问题,可这样的方法成本最低,民众也更好管控。而且在小农经济之下,并不需要更多的有智慧的民众,也不需要开拓发展什么社会生产力,只需要更多的农田,或是引进些番薯就可以维持百姓不饿死,所以根本不需要开启民智,只需要让一小部分人来带领其余大部分人就足够了,保证这一小部分人富裕就好了,最基层百姓只是工具而已,不需要有自己的思想。

所以华夏的封建王朝在很长的时间段内,都希望普通的百姓是愚昧的,希望民众的思想永远都是停留在很无知的状态下,只需要安心种田耕地付出劳动力就可以了,以庞大的无知的百姓来供养少部分的官僚和贵族阶层。

这种供给制度,延续了千年。

斐潜想要让汉民族走出去,光靠这小部分的官僚和贵族阶层可能么?

显然是不可能的,这些官僚和贵族,即便是走出去了,也很快就会变成类似于藩国类型,只是想要横征暴敛,将黑锅甩给大汉,或是觊觎更高的位置,谋划着叛变。

所以,需要更多的民众,更多开始知道各种律法,明白各种道理的普通民众。

川蜀恰巧便是这么一个地方,成都左近的汉民居多,而越往偏远便是其他少数民族越多,类似于一个小型的华夏。

普通的百姓不会平白无故的就开了民智,就有了智慧的,而最简单的开民智的办法,就是让民众走出去,离开原本其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走向更深更远的地方。

华夏的商朝在公元前一千六百年的那种生产力和生产资料条件下,之所以能够一下子从黄河的一个小部落,扩大到一个大王朝,并且和其势力范围以外的方国结成统御关系,其最关键的原因,就是行『商』,一手大棒,一手商品。

因此徐庶鼓励成都的汉民,尤其是普通的民众成为货郎,也同样的开始走向山林,走向交趾,走向雪区,走向更远的地方,但是有利必然有弊,这些货郎却成为了当下物价提升的先锋军……

这就是让徐庶当下有些头疼的事情了。

拆台的,这一次竟然不是士族子弟。

其实这个很好理解。就像是后世各种普通菜市场的小商贩,风大了便是说菜刮坏了,要涨价,然后太阳晴天多了就说旱了,要涨价,下雨就改口说被水泡坏了,还是要涨价,但是实际上蔬菜批发有涨价么?即便是有,其实涨的也不多,比如超市里面那些蔬菜,往往就和外面菜市场的价格有些差距。

这是这些小商贩是有什么策略,是要颠覆国家,是有意识的要搅乱市场么?显然也不是,只是这些小商贩看人叫价,贪小便宜而已。若是来了厉害的砍价大妈,这些小商贩少不得或是笑呵呵,或是愁眉苦脸的表示自己真的真的真的就是亏本在卖……

因此徐晃看到的是市面物价上涨,便是要将这些小商贩,大货郎全数都抓起来,徐庶就说还不至于。

『某已彷效长安商会,成立成都商会,颁布商行法规,以商治商……』徐庶缓缓的说道,『待商行法规通晓地方,若仍有商贩货郎知法犯法,蓄意抬价,再行抓捕不迟……只是这商行法规,以地方传檄告,多少需要些时日,故而请公明将军来,也是为了此事……』

只要有官吏,少不了的就有官僚主义,所以走流程往往是件很麻烦的事情,而现在情况比较急切,因此徐庶就找来了徐晃,想要走军事路线,借用徐晃的兵卒,直接快速的将商行的这些法规扩散出去。

徐晃心眼通明,知道这是徐庶有意的向他示好,便自然是拱手应答,无有不从。毕竟徐庶现在明确是一把手,若是直接给徐晃下令也不算是什么,完全可以不需要和徐晃商量,但是徐庶这么做,就是为了避免政务和军事上产生不应有的芥蒂。

有了这样一件事情作为基调,两个人相互之间的氛围也就自然更加的融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诡三国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