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还要十几天!』>
『十几天!』>
『完了……』>
只有在这个时候,这些官吏才觉得,这个走流程,或许不是什么好事情。>
乡绅缩起来了,就像是乌龟将头缩到了厚壳里面,高墙大院就是其龟壳。>
幸好,还是有些人站出来做事情的。>
葛佐就在这个时候站出来了。>
当然,站出来的,也不仅仅是葛佐一个。>
在葛佐到了永宁城下之前,就有几个宣称是什么神佛的道士,或是僧侣,已经是来了。>
这几个早一些到了的道士,还有僧侣,一边画符,做法,一边宣称这是有妖孽作乱,要百姓信其教,方可免灾祸。>
一开始的时候,这些道士僧侣的声势都很大,但是很快这些家伙就『销声匿迹』了,不知所踪。>
葛佐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到了永宁县。>
他只是穿了一身五方上帝的道袍,没有带什么符水,而是带了一竹筐的草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葛佐站在城墙之下,叫开了城门。>
以他的性命为担保,煮了草药,让城内一个患病的人喝下。>
病人拉稀的症状止住了。>
葛佐这才获得了自由,并且有官吏愿意听从葛佐的安排。>
清理掩埋污垢,不饮生水。>
泼洒石灰,建立隔离区域。>
葛佐发现这些原本应该在长安很普通的,任何一个只要去过长安的人,有住过骠骑的难民营的民众可能都会懂的事情,在临海永宁这里,竟然无人知晓。>
难不成这些人从未听闻过瘟疫么?>
葛佐没有问,但是他推测,大概是永宁这边的官吏,觉得瘟疫怎么会来这里呢?>
葛佐又是建议永宁的官吏,让官吏出面和乡绅商议,借粮赈灾。>
没错,借的。>
公仓里面不能说空空如也,但是也没好多少,只有表面上的一层做样子,其余的么,早就被前后几任的官吏盗卖干净了。>
现任的官吏跳着脚大骂他的前任,脸色涨红,口沫横飞,骂得要多难听就有多难听。>
葛佐一句话都不搭理。>
若是没出事,当下这些官吏还不是照样接着卖?>
或许是觉得葛佐确实有几分本事,亦或是看在官吏都急红了眼,还是什么其他的原因,永宁的乡绅不知道从那个库房里面掏出了一些陈米,发黑发黄的陈米,借给了官府,用来赈灾。>
现任官吏很爽快的打了欠条。>
一笔而就,这事他熟。>
盖上了永宁县令的大印。>
欠条上没写他的名字,只写了永宁县令。>
不管怎么说,也不管陈粮又黄又黑,总归是可以架设粥棚,然后让灾民以劳作换粥食,推动了城外流民区域的瘟疫防治了。>
葛佐知晓,其实江东的这些士族,对他多少还是心怀戒备的,毕竟当年黄巾就是在大灾之后,以施符水济民,然后收拢了大批的信众……>
所以葛佐很谨慎,他平日里面,几乎不提任何的道法,更不授讲传道,也不授什么符咒符水,只是救治灾民。>
当然,葛佐能做到这一点,一方面是葛佐确实有些医术,他采集草药,以熬煮汤药救人,是有一定的疗效,而不是搞什么虚头巴脑的符咒和符水。>
另外一方面,则是葛佐之前在田野之间多少有些名头,很多农夫都认识他,知道有一个懂得庄禾的道长在四方游历,不仅会免费的指导他们如何种田,甚至有时候还一起下地劳作。>
所以葛佐在永宁这里,无偿给病患行医济人,也渐渐的博得了一个『活神仙』的美誉,不仅是流民,便是在永宁城中的乡绅,兵卒,衙役什么的,也有不少是得了他的帮助,对他颇为尊敬。>
葛佐穿着一身破旧的五方上帝的道服,穿行在流民人群之中。周边的流民不时像他致意行礼,他也微微颔首还礼。>
『我孩子吃了活神仙的药,果然止住了腹泻……』一个衣衫褴褛又黑又脏的妇女,拜在葛佐面前,叩首以谢,『活神仙啊……多谢活神仙……』>
葛佐点了点头,『既然止住了腹泻,便是多了几分的生机……记住,大人小孩都不可再饮用生水了,必须煮沸方可饮用,器物也必须干净的,沾染污秽的衣服要赶快洗净……』>
葛佐细心的嘱咐着,然后看了看妇女的面色,觉得她没有感染,便是从身侧的竹筐里面翻找出了几味药材,嘱咐了用法,方在女人的千恩万谢中走了过去。>
这样的事情,他一路来回,时常会碰到。>
他在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