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军史小说 >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 第八章:天津卫

第八章:天津卫(2/3)

上一页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顶点小说网在线收听!
法子,卫所也有卫所的法子。

比如说,侵占民田为军田,以及隐藏新开垦的军田。当然,最重要最弊端的还是将军田侵占为私有的民田,但又按照军田一样计算不交纳税赋。卫所制本身设立之初便是寄希望于如唐朝府兵一样可以成为帝国骨干。平时务农,战时作战。故而,军田本身是勇于军费所需的。

但大明以来,军中迅腐化,军田被侵占,士卒沦为农奴。军田开垦产出也就渐渐落入了军官的手中,以至于卫所军反过来还需要朝廷另行支援军费。

兜兜转转来回一圈,军田还在,产权却已经混乱不堪,税收自然是无从谈起。

当然,这一回的税赋改革里其实并没有涉及卫所军制军田归属的地方。清丈田亩之中复本征之粮的意思是如军种屯地即纳屯粮,军种民地者即纳民粮。并没有提及是否要清理侵吞军田之事,只是将那些产权还是军屯的田地严格收税。

但到了梁清标口中,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这一回朝廷厉行清丈田亩,要复本该征收之粮,民田要收,官田要收,军田更是要收。天津三卫乃是成祖皇帝时就已经设立的老资格大卫了。将士数万,田亩数十万,眼下这些田地去了哪里,诸位应是比我更清楚吧?”说着,梁清标表情微妙地拿出了一份报纸递给了三人。

三人的表情果然严肃了起来。

实际上,天津三卫的田地还真不止数十万亩。贵州新建卫所分田地的时候。军士一人十亩,小旗一人二十二亩,总旗一人二十四亩。平均下来,一个卫所里面大约一人十个卫所满编五千六百人,算下来就是一个卫所十万零八千亩。贵州地方贫瘠,山地太多,少有耕种的地方。

天津三卫地处华北平原,田地更多,这两百年传承下来更有诸多田地被开垦,累计田亩更可能高达五十万亩,也就是三万顷的规模,比起梁家等人的田亩来得还要多。

当然,这么比也有些不公平。

在天津三卫里军户十数万,有田地的却都在各级军官手中,最终落到王亨甲三人手里也许还没有梁清标一家多。

说来说去,这都是蕴含着巨大的利益在,由不得三人不为之变色。

梁清标拿的是最新一期的《京师广评》。

王亨甲三人只是扫了一眼,便纷纷轰然炸开,都好似见鬼了一样。

盛义念很是惊讶,他手中也收到了一份,只是他比起土包子一般的几个都指挥使而言消息就要灵通一些,心道:这京师广评不是在舆论战中被新闻出版总署关停了么,怎么竟然还有行?

只是,盛义念心中转而一想就放下了这个念头去细究。京师广评本就是王卓如手中的一个工具,要工具往西,他敢往东?

这样的念头一动,盛义念反而更加注意京师广评上的文字了。尤其是,这一份报纸印制颇为粗糙……

只见上面赫然也是正儿八经地介绍着朝廷这一轮的天赋改革政令,其中关于清丈田亩的内容一样也有。

1明清丈之例,谓额失者丈,全者免。

此意为税额缺失的省份必须厉行清帐,而税额足够者则可以不予清帐。

2.议应委之官,以各布政使总领之,分守兵备分领之,府州县官则专管本境。此意简单,自不用提。

3.复坐派之额,谓田有官民屯数等,粮有上、中、下数则,宜逐一查勘,使不得诡混。上中下则乃是善政,就连京师广评也赞叹友加。

只是,当到了第四条以后,盛义念心思徒然一动。

果不其然,只见在介绍复本征之粮这一条的时候,京师广评话锋悄然一变:如军中屯田清丈纳粮,军种民地者即纳民粮……

“怎么会如此?竟然要清丈军田?”

“朝廷这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吗?”

“我看未必是朝廷吃了熊心豹子胆,是那李邦华不要命了吧!竟然要清丈军中田亩?”

……

众人纷纷议论不休,解释一脸惊愕又惶恐的模样。

见此,梁清标板起脸遮住内心的窃喜,十分严肃道:“事到如今,再泄情绪也是徒劳。诸位,我们是时候行动起来了!要让朝廷明白,官绅乃是国本,一举一动不得轻率。而今朝中有奸臣祸乱国家,我等不能坐视不管,必须让圣上知晓我等的苦心啊!”

王亨甲不苟言笑的脸上更加严肃了:“必须行动了……”

孔旭金微微有些犹豫。不比王亨甲,他已经有了一些商行货栈,更像是一个富商而不是武将。

倒是文福贤更加看得清新:“官绅没了优免田赋的条例,那就是冻死饿死。我等要是被查出来了侵占军田,那就等着这一身官皮被扒掉。没了官皮……不管其余什么,都是化为乌有。”

中华天下自古以来都是权力社会,武将比起文官再是不堪那也是比起****更加强势的存在,属于赵家人的边缘序列。

可要是没了官皮,那再是创下偌大家业也就保不住了。

这时,盛义念也是轻声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