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军史小说 >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 第十五章:调查结果

第十五章:调查结果(2/3)

上一页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顶点小说网在线收听!
将七个一层的院落重新推到重建成了三层小楼,随后以近似六边形的方式修筑布局宫外。

只不过,碍于不能高过三大殿等宫内建筑,是以这三层小楼都显得颇为局促,主要是高度比较低。

但总的而言,居住在冬暖夏凉的砖房里,大家都感觉比过往的木质建筑要顺心许多。

传统建筑美则美矣,利用率还是太低了。

在帝国不断兴旺,事务更加繁多的背景之下,朝堂要忙碌的事情太多了。

尤其是陛下还弄出了一个国务内阁,这就迫切使得朝廷需要一个更大,更完整的建筑群容纳国务内阁以及六部。

最终,在两个月前,朱慈烺回国前后的时间,大家高高兴兴地搬入了新的国务院里。

朱慈烺今天颇为有兴致,抵达了位于国务院新华楼的三楼甲字号会议厅里。新华楼位于整个六边形的中央,是整个国务院楼群里最大的一处,也是所有大佬们办公的地方。

三楼,便是遍布着几个大臣们的办公室群。

每个办公室群都指向所在的几个部阁楼群里。

这样的改变让一切都显得颇为顺畅,不仅容纳了越来越多的官吏,也让工作颇为方便。

今天,朱慈烺来的甲字号会议厅就是整个新华楼最中间最大的会议厅。

朱慈烺坐进上首,李邦华手中拿着一份请愿书,拿上了又放下,拿下了又忍不住再三翻阅起来。尽管,以朱慈烺对李邦华的了解,这份请愿书他肯定已经都能背下了。

“高风亮节啊……能有义商请愿新增缴税,这说明百姓对朝廷,对大明,乃是一片赤诚之心啊。”李邦华开场打破了沉默。

大家这会儿都已经了解了前因后果。

京师水峪沟煤矿东主请愿上奏朱慈烺,恳请朝廷征收社会保障税,每月征收工坊雇佣工人工资的百分之五,待到工人六十周岁以后,每月发放当地最低工资作为退休养老金。并请朝廷设定有司专门管理。

如果是一个商人单独请愿,这奏章基本上也不会被拿出来。因为,太有些托儿的嫌疑。但工坊主们知晓了这个请愿上书的含金量以后,人数从原来的九十一下子激增到了三百,若非沈万重生怕人多了贬值,当即拒绝,恐怕人数还能更多。

这样一来,还真就早就了好大一场喧嚣的声势,纷纷奏请朝廷征收社会保障税。

最终,这一份在沈万重敲了登闻鼓以后交纳到了朱慈烺的手中。

随后,朱慈烺又将这份走上移交到了国务内阁要求内阁审议。

朱慈烺来这里,自然是因为内阁有了一个审定的结果。

李邦华脸上的表情是欣喜而惭愧,欣喜的是这对大明有极大利处,惭愧的却是……他自己怎么就想不出来这么高明的法子呢?

“请陛下查看,这是《暂行社会保障税征收条例》请陛下审阅。”李邦华说完以后,傅淑训拿出了一本小白皮书。

白皮封面,写着以红色铅印出来的公文。

朱慈烺一目十行扫过去,微微颔首。

这一届内阁的战斗力他是信任的,方案写得很详细,为什么,征收多少,依据是什么,如何征收都是一板一眼,很是全面详细。

当然,更详细的是内阁拟新建的部门“社会保障与工业管理总署”。品级、人员、下级部门、经费标准以及其后如何发放退休养老金,都是列得清晰明白。

朱慈烺沉吟稍许,提笔稍稍改了几处。

“几位爱卿再看看。”朱慈烺重新拿着草稿丢过去。

李邦华认真看去,身边与身后都是挤满了围观的大臣们。

“暂时不定品级,直属于国务内阁?自当听命陛下。”

“专款专用?没有问题。”

“社会保障与工业发展总署……臣等明白了。”

……

黄道周也是围观大臣中的一员,只不过他身为教育大臣,对此几乎没有什么发言权。于是黄道周只是看,但没有开口说话。

脸上的平静掩盖住了内心的轩然大波。

皇帝陛下在拉偏架啊。

至少,是给了那些工坊主一个机会。

但他无论如何都不得不承认,那些工坊主这一手玩的太漂亮了。

社会保障税不多,一个工坊哪怕是如水峪沟煤矿那等大规模的大矿,加上附属煤矿加工的工坊,也就六百多人。

六百多人算下来,一月总共的工资也就三千元左右。

三千元的百分之五,只有一百五十元。这点钱对于财大气粗的工坊主而言算不得什么,少吃一顿豪华筵席就省下来了。

但这一笔钱挤出来上供给朝堂,待工人六十周岁以后养老,这却是卖了泼天的一个好。

于朝廷而言,这是一笔税收,一个个官吏编制,还是福利待遇注定会很不错的肥缺。

于百姓而言,这是一个惊喜,一个此前不敢奢望的保障,未来老了能有朝堂荣养,谁人不觉得惊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章节列表下一页